拉张槽对四川盆地海相油气分布的控制作用

被引:118
作者
刘树根 [1 ]
王一刚 [2 ]
孙玮 [1 ]
钟勇 [3 ]
洪海涛 [2 ]
邓宾 [1 ]
夏茂龙 [2 ]
宋金民 [1 ]
文应初 [2 ]
吴娟 [1 ]
机构
[1] 油气藏地质及开发工程国家重点实验室(成都理工大学)
[2] 中国石油西南油气田分公司勘探开发研究院
[3] 中国石油川庆钻探公司地球物理勘探公司
关键词
拉张槽; 油气; 海相; 克拉通; 四川盆地;
D O I
暂无
中图分类号
P618.13 [石油、天然气];
学科分类号
摘要
四川盆地现今为挤压性的沉积盆地,地表所见构造也均为压性构造;但四川盆地沉积盖层在形成、演化过程中发生了拉张运动(地裂运动)并形成了张性构造(拉张槽等)。现今盆地内已发现的主要拉张槽有开江-梁平海槽(拉张槽)和绵阳-长宁拉张槽。开江-梁平海槽(拉张槽)是四川盆地内深埋地下的二叠纪-三叠纪之间的一个北西-南东向展布的深水碳酸盐岩沉积区,是在峨眉地裂运动理论启示下因生物礁油气藏勘探而发现的。绵阳-长宁拉张槽是四川盆地内发育于早寒武世的一个南北向的下寒武统巨厚碎屑岩沉积(降)区,是在兴凯地裂运动理论指导下通过构造-沉积综合研究而发现的。2个拉张槽的发现和特征研究均经历了漫长过程。拉张槽的形成演化不仅控制了优质泥质烃源岩和优质碳酸盐岩储集岩的发育,而且为优质泥质烃源岩-优质碳酸盐岩储集岩组合的形成和油气成藏效应及规模的提高创造了条件,致使环拉张槽周缘地区是克拉通盆地内油气分布最丰富的地区。
引用
收藏
页码:1 / 23
页数:23
相关论文
共 100 条
[71]   峨眉山大火成岩省的形成机制及空间展布:来自沉积地层学的新证据 [J].
何斌 ;
徐义刚 ;
肖龙 ;
王康明 ;
沙绍礼 .
地质学报, 2003, (02) :194-202
[72]   川东北开江—梁平海槽发育对T1f鲕粒岩分布的控制 [J].
杨雨 ;
文应初 .
天然气工业, 2002, (S1) :30-32+10
[73]   川东北飞仙关组鲕滩储层分布规律、勘探方法与远景预测 [J].
王一刚 ;
刘划一 ;
文应初 ;
杨雨 ;
张静 .
天然气工业, 2002, (S1) :14-19+12
[74]   川东北部地区飞仙关组沉积相对鲕滩储层分布的控制 [J].
杨雨 ;
曾云贤 ;
刘微 .
天然气勘探与开发, 2002, (03) :1-9
[75]   四川盆地古隆起特征及对天然气的控制作用 [J].
李晓清 ;
汪泽成 ;
张兴为 ;
刘琴 ;
燕金梅 .
石油与天然气地质, 2001, (04) :347-351
[76]   川东飞仙关组沉积相与鲕滩气藏的分布 [J].
杨雨 ;
王一刚 ;
文应初 ;
刘划一 .
天然气勘探与开发, 2001, (03) :18-21
[77]   峨眉山大火成岩省:地幔柱活动的证据及其熔融条件 [J].
徐义刚 ;
钟孙霖 .
地球化学, 2001, (01) :1-9
[78]   四川盆地东部上二叠统长兴组生物礁气藏形成机理 [J].
王一刚 ;
张静 ;
杨雨 ;
刘划一 ;
余晓锋 .
海相油气地质, 2000, (Z1) :145-152
[79]   软碰撞、叠覆造山和多旋回缝合作用 [J].
任纪舜 ;
牛宝贵 ;
刘志刚 .
地学前缘, 1999, (03) :85-93
[80]   加里东古隆起形成演化特征及形成机制 [J].
徐世琦 ;
熊荣国 .
天然气勘探与开发, 1999, (02) :1-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