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国行政问责制的现实困境、路径选择与制度重构

被引:8
作者
高志宏
机构
[1] 南京大学法学院
关键词
行政问责制; 责任政府; 制度供给;
D O I
10.15936/j.cnki.1008-3758.2010.03.003
中图分类号
D630 [国家机关工作与人事管理];
学科分类号
摘要
我国行政问责制的立法和执法实践都取得了重大实效,有力地推进了责任政府的建立,但囿于我国"可问责政府"行政文化缺失、政治体制权责不清以及制度供给不足等原因,我国的行政问责制还存在诸多问题。应严格把握行政问责制的内涵和外延,遵循权责相统一、问责法定、正当程序等原则,处理好行政问责与其他责任追究机制的关系,并从界定行政问责主体、确定行政问责客体、规范行政问责事由、完善行政问责程序、健全问责责任体系等方面构建我国的行政问责制度。
引用
收藏
页码:224 / 229
页数:6
相关论文
共 11 条
[1]   我国开展行政问责制的理论与实践 [J].
唐铁汉 .
中国行政管理, 2007, (01) :6-8
[2]   我国行政问责制的多维困境及其路径选择 [J].
刘厚金 .
学术论坛, 2005, (11) :46-50
[3]   论“行政问责制”的内涵、动因及其完善 [J].
杨中林 .
前沿, 2005, (08) :208-210
[4]   行政问责概念及内涵辨析 [J].
宋涛 .
深圳大学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 2005, (02) :42-46
[5]   建构问责制政府:我国政府创新必由之路 [J].
黄健荣 ;
梁莹 .
社会科学, 2004, (09) :28-37
[6]   行政问责制的内涵及其意义 [J].
周亚越 .
理论与改革, 2004, (04) :41-43
[7]   论行政问责制 [J].
周仲秋 .
社会科学家, 2004, (03) :128-130
[8]  
从“问责运动”到“问责革命”[J]. 刘英丽.新闻周刊. 2004(17)
[9]  
行政问责制研究[M]. 中国检察出版社 , 周亚越著, 2006
[10]  
论政治责任[M]. 吉林大学出版社 , 张贤明[著], 200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