玉米大豆间作对辽西地区作物生长和产量的影响

被引:30
作者
刘洋 [1 ]
孙占祥 [1 ]
白伟 [1 ]
郑家明 [1 ]
侯志研 [1 ]
张莹 [2 ]
文凤 [2 ]
机构
[1] 辽宁省农业科学院耕作栽培研究所辽宁省旱作节水工程中心
[2] 沈阳农业大学土地与环境学院
关键词
玉米; 大豆; 间作; 作物生长; 产量;
D O I
暂无
中图分类号
S565.1 [大豆]; S513 [玉米(玉蜀黍)];
学科分类号
摘要
在大田试验条件下,研究了玉米‖大豆间作对辽西地区作物生长和产量的影响。结果表明:间作对玉米、大豆各项生长指标均有不同程度的影响;间作模式玉米的产量及产量性状指标均高于单作模式,尤其边行1的优势更为明显;灌溉条件与雨养条件下对比发现,间作模式下玉米产量性状指标差异不显著,而单作模式下穗长、穗粒数和产量灌溉处理高于雨养处理,并达显著水平。间作种植的大豆产量较单作种植有所下降,灌溉处理的间作模式比单作模式减产15.49%,雨养处理间作模式比单产模式减产29.76%;间作模式在灌溉条件下水分利用效率高于单作模式;综合分析表明辽西地区玉米大豆间作4∶4模式是提高产量和增加效益的适宜模式。
引用
收藏
页码:224 / 228
页数:5
相关论文
共 9 条
[1]  
玉米/大豆间作条件下的作物根系生长及水分吸收[J]. 高阳,段爱旺,刘战东,王和洲,陈金平,刘安能.应用生态学报. 2009(02)
[2]   单作和间作对玉米和大豆群体辐射利用率及产量的影响 [J].
高阳 ;
段爱旺 ;
刘祖贵 ;
申孝军 ;
刘战东 ;
陈金平 .
中国生态农业学报, 2009, 17 (01) :7-12
[3]   玉米/大豆不同间作模式下土面蒸发规律试验研究 [J].
高阳 ;
段爱旺 ;
刘祖贵 ;
陈金平 ;
王和洲 ;
刘战东 .
农业工程学报, 2008, (07) :44-48
[4]   不同间作方式对玉米产量的影响 [J].
谢永利 ;
陈颖 .
山地农业生物学报, 2004, (05) :381-385
[5]   水肥交互作用对间作玉米、大豆产量的影响研究 [J].
刘秀珍 ;
张阅军 ;
杜慧玲 ;
不详 .
中国生态农业学报 , 2004, (03) :80-82
[6]   小麦玉米玉米间套作的产量效应与光热资源利用率的研究 [J].
李增嘉 ;
李凤超 ;
赵秉强 .
山东农业大学学报, 1998, (04) :3-5+8-10
[7]   群体高产与光能利用 [J].
逄焕成 ;
王慎强 .
植物生理学通讯, 1998, (02) :149-154
[8]   玉米大豆不同结构形式的间作研究 [J].
王世军 .
贵州农业科学, 1984, (05) :15-18
[9]  
土壤农化分析手册[M]. 农业出版社 , 劳家柽主编, 198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