环渤海地区临港石化产业集聚水平测度

被引:13
作者
韩增林
杨文毅
郭建科
孙康
机构
[1] 教育部人文社科重点研究基地/辽宁师范大学海洋经济与可持续发展研究中心
关键词
临港石化产业; 集聚水平; 集聚类型; 集聚效益; 环渤海;
D O I
10.13249/j.cnki.sgs.2017.08.002
中图分类号
F426.72 [];
学科分类号
020205 ; 0202 ;
摘要
以环渤海16个城市的临港石化产业为研究对象,采用修正的EG指数和产业间协同集聚指数对其2003年和2013年的集聚程度进行测算,利用空间计量模型测度其集聚效益,最后通过对比集聚类型、集聚程度和集聚效益对环渤海地区临港石化产业的集聚水平进行综合评定。主要得出以下结论:1根据EG指数取值的正负与企业的规模经济水平,将集聚分为地理空间的"区域集聚"和市场空间的"规模集聚"。2003和2013年环渤海地区临港石化产业以"区域集聚"类型为主。2 2003年和2013年环渤海地区临港石化产业均为低度集聚,除了一些城市的集聚程度和产业间协同集聚程度得到提高外,大部分城市都有所降低。3经过10 a的发展,环渤海地区临港石化产业的空间相关性加强,集聚效益有所提高,但集聚对产业劳动生产率不存在稳定的正向空间影响。4环渤海地区临港石化子产业集聚水平由高到低依次为石油加工、炼焦与核燃料加工业,橡胶和塑料制品业,化学纤维制造业,医药制造业,化学原料和化学制品制造业。
引用
收藏
页码:1135 / 1144
页数:10
相关论文
共 22 条
[1]   转型期中国制造业产业集聚分布特征及动态演进——兼论EG指数衡量产业集聚的有效性 [J].
陈长石 ;
吴晶晶 ;
刘和骏 .
财经问题研究, 2016, (01) :25-33
[2]   海洋产业协同集聚形成机制与空间外溢效应 [J].
陈国亮 .
经济地理, 2015, 35 (07) :113-119
[3]   空间计量经济学的研究范式与最新进展 [J].
孙久文 ;
姚鹏 .
经济学家, 2014, (07) :27-35
[4]   集聚外部性与地区产业升级:一个区域开放视角的理论模型 [J].
王春晖 ;
赵伟 .
国际贸易问题, 2014, (04) :67-77
[5]   中国石化产业空间组织的评价与优化 [J].
刘鹤 ;
金凤君 ;
刘毅 ;
丁金学 ;
许旭 .
地理学报, 2011, 66 (10) :1332-1342
[6]   石化产业空间组织研究进展与展望 [J].
刘鹤 ;
刘毅 .
地理科学进展, 2011, 30 (02) :157-163
[7]   集聚经济与劳动生产率:基于中国城市面板数据的实证研究 [J].
刘修岩 .
数量经济技术经济研究, 2009, 26 (07) :109-119
[8]   中国制造业聚集度的演进态势及其特征分析——基于1988~2005年的实证研究 [J].
杨洪焦 ;
孙林岩 ;
高杰 .
数量经济技术经济研究, 2008, (05) :55-66
[9]   中国制造业产业间集聚度及产业间集聚机制 [J].
马国霞 ;
石敏俊 ;
李娜 .
管理世界, 2007, (08) :58-65+172
[10]   集聚、多样性和地区经济增长:来自中国制造业的实证研究 [J].
张卉 ;
詹宇波 ;
周凯 .
世界经济文汇, 2007, (03) :16-2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