知识产权公权化理论之批判

被引:6
作者
衣庆云
机构
[1] 东北财经大学
关键词
知识产权; 私权; 公权; 知识产权公权化;
D O I
暂无
中图分类号
D923.4 [知识产权];
学科分类号
030105 ;
摘要
通过分析知识产权客体的可共享性导致其必须借助公权以法律为手段的制度设计和保障,才能实现私权化。认为公权介入的目的是为了完成实现和保障知识产权私权化的使命。私权本身的属性并没有因此改变。在此基础上,探讨知识产权法对社会公共利益价值的追求,没有改变知识产权的私权属性,知识产权不可能是私权和公权的混合体。
引用
收藏
页码:34 / 37
页数:4
相关论文
共 3 条
[2]   论知识产权之公权性质——对“知识产权属于私权”的补充 [J].
李永明 ;
吕益林 .
浙江大学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 2004, (04) :61-68
[3]   试论知识产权的私权属性及其公权化趋向 [J].
冯晓青 ;
刘淑华 .
中国法学, 2004, (01) :63-7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