岩石I类和II类曲线形成机制的弹塑性细胞自动机分析

被引:5
作者
潘鹏志
周辉
冯夏庭
机构
[1] 中国科学院武汉岩土力学研究所
基金
国家杰出青年科学基金;
关键词
岩石力学; II类曲线; 应力–应变全程曲线; 弹脆塑性; 弹塑性细胞自动机; 岩石破裂过程;
D O I
暂无
中图分类号
TU458.3 [];
学科分类号
摘要
基于弹脆塑性理论和细胞自动机自组织理论相结合来模拟岩石试样的应变软化行为,对岩样单轴压缩破坏过程中产生I类和II类曲线的机制进行模拟分析,利用应力-应变线性组合的控制加载方式,分别考虑不同的均质度和不同的加载控制参数的情况,并模拟非均质岩石单轴压缩破坏过程的I类和II类曲线。研究结果表明,当采用应力-应变线性组合的控制加载方式时,I类和II类曲线的出现与岩石试样的均质度和加载控制参数有很大的关系,均质度越大,岩石脆性越强,峰后越趋向于形成II类曲线;同一种岩石试样,采用不同的线性组合参数,岩样既可以表现为I类行为,也可表现为II类行为。
引用
收藏
页码:3823 / 3829
页数:7
相关论文
共 9 条
[1]   循环载荷作用下岩石单轴压缩破坏过程的平面弹塑性细胞自动机模型 [J].
周辉 ;
潘鹏志 ;
冯夏庭 .
岩石力学与工程学报, 2006, (S2) :3623-3628
[2]   岩石类材料峰后本构关系研究进展 [J].
鄢建华 ;
黄宝德 ;
汤雷 .
地质灾害与环境保护, 2003, (04) :58-62
[3]   应变软化材料的几个基本问题研究进展 [J].
赵启林 ;
牛海清 ;
卓家寿 .
水利水运工程学报, 2001, (03) :73-77
[4]   岩石塑性应变梯度与Ⅱ类岩石变形行为研究 [J].
潘一山 ;
徐秉业 ;
王明洋 .
岩土工程学报, 1999, (04) :471-474
[5]   梯度塑性的有限元分析及应变局部化模拟 [J].
李锡夔 ;
S.Cescoto .
力学学报, 1996, (05) :64-73
[6]   弹脆塑性软化本构理论的特点及其数值计算 [J].
沈新普,岑章志,徐秉业 .
清华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1995, (02) :22-27
[7]   砼Ⅰ、Ⅱ类断裂及其数值分析 [J].
钱觉时 ;
吴科如 .
重庆建筑工程学院学报, 1993, (04) :79-88
[8]  
A study of the class II behaviour of rock[J] . C. He,S. Okubo,Y. Nishimatsu.Rock Mechanics and Rock Engineering . 1990 (4)
[9]  
Optimizing the control of rock failure in servo-controlled laboratory tests[J] . J. A. Hudson,E. T. Brown,C. Fairhurst.Rock Mechanics Felsmechanik Mécanique des Roches . 1971 (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