土地革命的地方因应:以东固根据地分田运动为中心

被引:20
作者
王才友
机构
[1] 杭州师范大学人文学院
关键词
土地革命; 地方因应; 本地干部; 外来干部; 东固根据地;
D O I
暂无
中图分类号
K263 [第二次国内革命战争(土地革命战争)时期(1927~1937年)];
学科分类号
0302 ; 030204 ; 030503 ; 0307 ; 060205 ;
摘要
国民党"清党"后,秘密割据的状态使中共地方干部形成了稳固的势力,外来干部欲介入地方革命,必须处理好与地方干部的关系,最妥善的办法就是和平共处,若措施激进,会引起本地干部的反抗,甚至令外来干部陷入生存困境。外来干部为了贯彻中央政策,必须打破这一和平共处格局。以本文考察的分田动员为例,分田必然对本地干部利益形成冲击,从而引起两大群体的冲突。本地干部虽拥有地缘和武装优势,但当外来干部以更为强大的红军作依恃时,其优势便无法体现。不过,严厉惩处并不能解决地方干部自肥的问题,外来干部只能以频繁重分来消解地方干部带来的负面效应。同时重分还损害了农民的耕作利益,甚至导致普遍抛荒。笔者认为,矛盾与冲突构成了江西时期本地干部因应外来干部革命动员的主旋律,并成为中共土地革命深入的主要障碍,事实上,江西苏维埃的失败也与此紧密相关。
引用
收藏
页码:5 / 35
页数:31
相关论文
共 21 条
[1]   农村革命展开中的地方领导群体 [J].
何友良 .
近代史研究, 2009, (02) :100-117+3
[2]   新中国土改背景下的地主问题 [J].
杨奎松 .
史林, 2008, (06) :1-19
[3]   革命源起:农村革命中的早期领导群体 [J].
何友良 .
江西社会科学, 2007, (03) :89-96
[4]   逃跑与回流:苏区群众对中共施政方针的回应 [J].
黄道炫 .
社会科学研究, 2005, (06) :130-138
[6]   “平分土地”论析 [J].
郭德宏 .
中国经济史研究, 1989, (03) :53-61
[7]  
毛泽东农村调查文集..毛泽东;..1930,
[8]  
博古和毛泽东——及中华苏维埃共和国的领袖们..秦福铨;.大风出版社.2009,
[9]  
生态、族群与阶级.[D].饶伟新.厦门大学.2002, 02
[10]  
租佃关系新论.[M].高王凌著;.上海书店出版社.200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