共 38 条
如何破解农地流转的需求困境?——以发展新型农业经营主体为例
被引:77
作者:
李江一
[1
]
秦范
[2
]
机构:
[1] 四川大学经济学院
[2] 不详
来源:
关键词:
新型农业经营主体;
农地流转;
比较收益;
双重差分模型;
D O I:
10.19744/j.cnki.11-1235/f.2022.0025
中图分类号:
F321.1 [土地问题];
F325 [农村生产组织与经营管理];
学科分类号:
1204 ;
120405 ;
摘要:
当前我国农地流转市场发展的瓶颈并非供给不足,而是缺乏需求。因此,如何创造有效需求是进一步促进农地流转市场发展的关键。本文利用2015年和2017年中国家庭金融调查(CHFS)数据,采用双重差分模型(DID)考察新型农业经营主体(简称"新型主体")能否成为农地流转的需求引擎。研究发现,新型主体既能通过自身农地需求直接拉动农户出租土地,又能促进农户投资间接带动农户租入土地。但农户的农地流转决策与务农比较收益有关,非平原地区务农比较收益低,新型主体以直接拉动效应为主,而平原地区务农比较收益高,新型主体以间接带动效应为主。在各类新型主体中,家庭农场和专业大户自身农地需求大而具有显著的直接拉动效应,农民专业合作社的互助联合能带动农户之间的农地流转,而农业企业暂不具有显著的农地流转效应。最后,本文发现新型主体可通过促进农地流转提高农地整体利用率,并进一步提高农业产出和农户收入。研究表明,新型主体能成为破解农地流转需求困境,进而提高农业生产率和农户收入的有效抓手。
引用
收藏
页码:84 / 99+6
+6
页数:17
相关论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