青藏高原东北部希门错湖岩心粒度特征及其环境意义

被引:18
作者
类延斌 [1 ]
张成君 [1 ]
尚华明 [2 ]
张虎才 [3 ]
李佳佳 [1 ]
机构
[1] 兰州大学西部环境教育部重点实验室
[2] 中国气象局乌鲁木齐沙漠气象研究所
[3] 中国科学院南京地理与湖泊研究所
关键词
湖泊沉积物; 粒度参数; 希门错; 青藏高原;
D O I
10.16562/j.cnki.0256-1492.2006.03.005
中图分类号
P53 [历史地质学、地层学];
学科分类号
070903 ;
摘要
位于青藏高原东北部的希门错为一冰川深水湖,流域面积小,受人类活动影响较小,忠实地记录了湖泊的自然演化过程。结合希门错湖区特点,对沉积物的粒度特征进行了详细分析。希门错岩心的黏土含量在20%60%之间,粗砂含量在0~10%之间,粉砂含量在20%80%之间。粒度参数用矩值法求得,平均粒径(Φ值)为6.0~8.5,标准偏差为0.8~3.0,偏度分布范围在-1.0~1.0之间,峰度为1.0~25.0。频率分布曲线存在众数粒径为0.6、1.0、8、30和200μm的次总体。众数粒径为1μm的次总体在7.3~6.0 m成为沉积物的主体,显示了极弱的水动力条件,为湖面结冰的情况下形成。众数粒径为8和30μm的次总体为沉积物的主体,分别代表了弱的水动力环境和强的水动力环境,指示了深水和浅水两种环境。结合有机质含量和磁化率两个指标,对整段岩心的沉积特征进行了分析,发现整段岩心经历了5次较大的环境变化:12.80~7.30 m有机质含量最低,磁化率最高,粗砂含量几乎为零,黏土含量较高,湖水较深,水动力条件较弱;7.30~6.25 m有机质含量低,磁化率下降,沉积物主要由黏土组成,湖面结冰时间更长,沉积环境更加稳定;6.25~5.00 m有机质含量和磁化率剧烈波动,粗砂明显增多,湖水较浅,水动力条件较强;5.00~3.55 m有机质含量快速升高,磁化率下降,粗砂含量仍然较高,水动力条件较强,但水位比前一阶段有所升高;3.55~0 m有机质含量最高,磁化率最低,粗砂含量降低,湖水较深,降水量较大,水动力条件减弱。
引用
收藏
页码:31 / 38
页数:8
相关论文
共 14 条
[1]   云南点苍山冰川湖泊沉积物磁化率的影响因素及其环境意义 [J].
杨建强 ;
崔之久 ;
易朝露 ;
张威 ;
刘克新 .
第四纪研究, 2004, (05) :591-597
[2]   青海湖QH-2000钻孔沉积物粒度组成的古气候古环境意义 [J].
刘兴起 ;
王苏民 ;
沈吉 .
湖泊科学, 2003, (02) :112-117
[3]   洱海地区一万多年以来气候环境演化的湖泊沉积记录 [J].
周静 ;
王苏民 ;
吕静 .
湖泊科学, 2003, (02) :104-111
[4]   云南中甸纳帕海湖泊沉积物的磁化率及环境意义 [J].
殷勇 ;
方念乔 ;
王倩 ;
聂浩刚 ;
秦尊丽 .
地理科学, 2002, (04) :413-419
[5]   藏南沉错沉积物的粒度特征及其古环境意义 [J].
王君波 ;
朱立平 .
地理科学进展, 2002, (05) :459-467
[6]   青海湖沉积物有机碳及其同位素的气候环境信息 [J].
张恩楼 ;
沈吉 ;
夏威岚 ;
朱育新 ;
王苏民 .
海洋地质与第四纪地质, 2002, (02) :105-108
[7]   古环境中沉积物粒度组分分离的数学方法及其应用 [J].
孙东怀 ;
安芷生 ;
苏瑞侠 ;
吴锡浩 ;
王苏民 ;
孙千里 ;
David Rea ;
Jan Bloemendal .
自然科学进展, 2001, (03) :47-54
[8]   洱海沉积物粒度记录与气候干湿变迁 [J].
陈敬安 ;
万国江 ;
徐经意 .
沉积学报, 2000, (03) :341-345
[9]   中国黄土粒度的双峰分布及其古气候意义 [J].
孙东怀 ;
鹿化煜 ;
David Rea ;
孙有斌 ;
吴胜光 .
沉积学报, 2000, (03) :327-335
[10]   用EXCEL计算沉积物粒度分布参数 [J].
黄思静 .
成都理工学院学报, 1999, (02) :98+100-10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