陕北半干旱风沙区人工纯林土壤性质极化研究

被引:5
作者
刘增文
段而军
刘卓玛姐
冯顺煜
机构
[1] 西北农林科技大学资源环境学院
关键词
半干旱风沙区; 人工林; 土壤退化; 土壤极化;
D O I
10.13332/j.1000-1522.2009.02.011
中图分类号
S714.2 [森林土壤理化性质];
学科分类号
0903 ; 090301 ;
摘要
在人工或天然纯林内,由于树种生物生态学特性的单一性、对物质吸收利用的选择性和对环境效应的特殊性,土壤性质呈现偏离原平衡态、并朝某个方向非平衡或极端化发展的现象被作者称为极化。充分认识和了解土壤极化的方向和程度对维持森林可持续发展和防止土壤退化具有非常重要的意义。作者根据土壤极化的概念,提出了抗极化域(W)、抗极化度(R)、极化度(P)和极抗比(I)等土壤极化的表征指标,并采用多样地多样点混合采土法,对陕北半干旱风沙区进入成熟生长期的不同树种纯林和混交林土壤性质进行了广泛测定和极化分析,结果表明:①不同树种林地属于强度以上极化(|P|>0.15)的土壤性质分别为:油松林地的生物学性质;小叶杨林地的微量元素和化学性质;刺槐、旱柳和柠条林地的生物学、化学性质;沙棘林地的微量元素和生物学性质;紫穗槐林地的化学、生物学性质和微量元素。②除了油松纯林会引起土壤的严重贫养化外,刺槐纯林会引起土壤的富养化,柠条和旱柳纯林会引起土壤的富养化和生物学性质改善,小叶杨、沙棘和紫穗槐纯林会引起土壤的严重富养化和微量元素富集。③主要树种纯林抗土壤各种性质极化能力大小顺序均为小叶杨>油松>刺槐;相对于林木抗极化能力,油松纯林土壤各种性质的绝对综合极抗比均在轻微之下(Ia≤0.40),小叶杨纯林均属基本稳定(Ia≤0.15),刺槐纯林土壤的微量元素极化程度严重(Ia=0.61)、生物和化学性质极化程度中等(Ia为0.47~0.54)、物理性质极化程度轻微(Ia=0.40)。
引用
收藏
页码:1 / 9
页数:9
相关论文
共 21 条
[1]   一个新概念:人工纯林土壤性质的极化 [J].
刘增文 ;
段而军 ;
付刚 ;
崔芳芳 ;
高文俊 .
土壤学报, 2007, (06) :1119-1126
[2]   杉木人工林不同发育阶段土壤微生物数量及其生物量的变化 [J].
焦如珍 ;
杨承栋 ;
孙启武 ;
张家诚 .
林业科学, 2005, (06) :166-168
[3]   黄土丘陵区人工小叶杨生长空间差异及其土壤水分效应 [J].
焦峰 ;
温仲明 ;
焦菊英 ;
卜耀军 ;
赫晓慧 ;
马祥华 .
西北植物学报, 2005, (07) :1303-1308
[4]   论粤西退化桉树林地的水土保持生态修复 [J].
方代有 .
亚热带水土保持, 2005, (03) :22+25-22
[5]   辽宁西部半干旱地区油松纯林改造的研究 [J].
吴生广 .
沈阳农业大学学报, 2005, (03) :66-69
[6]   辽宁省沙地樟子松人工纯林地力衰退与持续发展的对策 [J].
张柏习 ;
孟鹏 .
防护林科技, 2005, (03) :86-87
[7]   重庆茶园土壤酸化及肥力特征的研究 [J].
吴云 ;
杨剑虹 ;
魏朝富 .
土壤通报, 2004, (06) :715-719
[8]   杨树人工林营养及施肥研究进展 [J].
余常兵 ;
陈防 ;
万开元 .
西北林学院学报, 2004, (03) :67-71
[9]   川西亚高山云杉人工林土壤质量性状演变 [J].
庞学勇 ;
刘庆 ;
刘世全 ;
吴彦 ;
林波 ;
何海 ;
张宗锦 .
生态学报, 2004, (02) :261-267
[10]   宁镇山区不同森林土壤生物学特性的研究 [J].
肖慈英 ;
阮宏华 ;
屠六邦 .
应用生态学报, 2002, (09) :1077-1069+107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