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04-2005年中国居民脑血管病死亡流行病学特征

被引:56
作者
姜勇 [1 ]
李晓燕 [1 ]
胡楠 [1 ]
黄正京 [1 ]
吴凡 [1 ,2 ]
机构
[1] 中国疾病预防控制中心慢性非传染性疾病预防控制中心
[2] 上海市疾病预防控制中心
关键词
脑血管障碍; 脑血管意外; 死亡率; 死亡原因;
D O I
暂无
中图分类号
R181.3 [流行病学各论];
学科分类号
摘要
目的分析2004-2005年我国居民脑血管病死亡的流行病学特征。方法人口资料和脑血管病死亡的资料均来自2004-2005年全国第3次死因回顾抽样调查,覆盖我国内地31个省(自治区、直辖市)的160个疾病监测点,共调查了142 660 482人年。根据调查收集的人口资料和死亡个案数据计算年龄别、性别、疾病别粗死亡率。计算潜在寿命损失年(YPLL)。标化死亡率的计算采用2000年人口普查的数据,将每5岁作为1个年龄组进行标化。结果 2004-2005年调查地区脑血管病死亡个案共计有194 932例,其中男性108 414例,女性86 518例;城市63 397例,农村131 535例。脑血管病粗死亡率为136.6/10万,标化死亡率为120.1/10万。男性居民脑血管病粗死亡率为148.6/10万,女性为124.1/10万;标化死亡率分别为144.2/10万和98.2/10万。城市居民脑血管病粗死亡率为132.4/10万,农村为138.8/10万;标化率分别为107.3/10万和127.6/10万。随着年龄的增长,脑血管病的粗死亡率均呈现快速增长的趋势,35~岁人群为10.6/10万(1352/12 712 639),55~岁人群为177.6/10万(10 599/5 967 274),85岁以上组最高,为4051.4/10万(25 430/627 688)。其中脑内出血死亡占比重最大,为98 324例,占脑血管病死亡的50.4%;脑梗死其次,为48 305例,占24.8%。脑卒中、出血性卒中、缺血性卒中、未分型卒中死亡个案分别为167 147、105 766、48 305、13 076例,粗死亡率为分别为117.2/10万、74.7/10万、33.9/10万和11.3/10万。我国居民因脑血管病死亡造成的YPLL为535.5人年/10万。结论 2004-2005年我国男性脑血管病死亡率高于女性,农村高于城市;脑血管病死亡率随年龄的增长而呈现快速升高的趋势;脑内出血是脑血管病死亡的主要原因。
引用
收藏
相关论文
共 4 条
[1]   评价人群健康水平的又一负性指标——YPLL [J].
李馨宇 ;
董中 ;
曹卫华 ;
李立明 .
中国慢性病预防与控制, 1993, (05) :234-237
[2]  
全国第三次死因回顾抽样调查报告.[M].陈竺; 主编.中国协和医科大学出版社.2008,
[3]  
疾病和有关健康问题的国际统计分类.[M].北京协和医院世界卫生组织疾病分类合作中心编译;世界卫生组织编;.人民卫生出版社.1996,
[4]  
中国恶性肿瘤死亡调查研究.[M].卫生部肿瘤防治研究办公室 主编.人民卫生出版社.198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