多群体视角下的成都休闲意象空间结构解析

被引:8
作者
马晓路
张哲乐
机构
[1] 四川旅游学院旅游文化产业学院
关键词
休闲城市; 意象空间; 感知热点; 群体差异; 成都市;
D O I
暂无
中图分类号
F592.7 [地方旅游事业];
学科分类号
020202 ;
摘要
以成都为研究区,选取本地居民、外地游客、旅游从业者三类不同群体作为研究对象。采用半结构式访谈法、共词分析法、社会网络分析法探寻三类群体共同的休闲空间感知热点与不同的休闲空间意象结构。结果发现:以宽窄巷子、青城山、都江堰、锦里、武侯祠等为代表的人文景点是成都休闲空间最突出的感知热点。三类群体由于其所处环境及信息获取方面的差别,分别形成了多元化休闲意象空间结构、聚集型休闲意象空间结构和散点式休闲意象空间结构。成都"休闲之都"的旅游规划与城市建设应以挖掘资源的历史文化底蕴为重点,并在幸福指数、文化内涵、品牌效应3个方面达到和谐统一。
引用
收藏
页码:121 / 125
页数:5
相关论文
共 17 条
[1]   城市旅游意象的解构与重构——兼论旅游形象与旅游意象的异同 [J].
宋欢 ;
喻学才 .
地域研究与开发, 2017, 36 (01) :91-96
[2]   基于城市意象的旅游节庆品牌认知研究 [J].
张娇 ;
吴小根 ;
钟思琪 .
地域研究与开发, 2016, 35 (03) :92-97
[3]   城市意象热点空间特征分析——以南京为例 [J].
陈梦远 ;
徐建刚 .
地理研究, 2014, 33 (12) :2286-2298
[4]   国民休闲背景下城市游憩空间意象特征分析——以南昌市为例 [J].
田逢军 .
资源科学, 2013, 35 (05) :1095-1103
[5]   城市游憩意象评价研究——以南昌市为例 [J].
田逢军 .
资源科学, 2011, 33 (05) :889-896
[6]   共词分析法研究(一)——共词分析的过程与方式 [J].
钟伟金 ;
李佳 .
情报杂志, 2008, (05) :70-72
[7]   武汉市休闲意象空间结构研究 [J].
梁玥琳 ;
张捷 .
华中师范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2007, (04) :632-635+640
[8]   城市休闲与休闲城市 [J].
魏小安 ;
李莹 .
旅游学刊, 2007, (10) :71-76
[9]   基于重庆主城区居民感知的城市意象元素分析评价 [J].
冯维波 ;
黄光宇 .
地理研究, 2006, (05) :803-813
[10]   上海休闲旅游特色街空间结构及成因研究 [J].
宋长海 ;
楼嘉军 .
旅游学刊, 2006, (08) :13-1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