对南黄海盆地构造层特征及含油气性的新认识

被引:70
作者
姚永坚 [1 ]
冯志强 [1 ]
郝天珧 [2 ]
徐行 [1 ]
李学杰 [1 ]
万荣胜 [1 ]
机构
[1] 国土资源部广州海洋地质调查局
[2] 中国科学院地质与地球物理研究所
关键词
南黄海; 构造层; 构造样式; 含油气性; 成藏组合类型;
D O I
暂无
中图分类号
P618.130.2 [地质构造、油气藏(田)的形成];
学科分类号
摘要
南黄海是由古、中、新生界叠置而成的一个大型叠合盆地,发育4个特征各异的构造层:构造层Ⅰ(Z-S)、构造层Ⅱ(D-T)、构造层Ⅲ(T3-E)和构造层Ⅳ(N-Q)。构造层Ⅰ在海区广泛分布,主要为一套下古生界的盆地相-台地相沉积建造,最新地震资料推测,其厚度大且稳定,但构造特征不清楚。构造层Ⅱ由上古生界至中生界三叠系组成,是以碎屑岩和灰岩为主的一套海相地层,主要受到印支运动和早燕山运动的强烈影响,南、北部残留地层及结构不同,但以挤压构造样式为主。与陆区比较,南黄海盆地海相构造层Ⅰ和构造层Ⅱ的构造格局相对稳定,变形强度较弱。构造层Ⅲ发育白垩系和古近系,局部存在上三叠统—侏罗系,白垩系和古近系主要赋存在坳陷或凹陷内,隆起或凸起基本缺失,为一套陆相砂泥岩沉积,在北部坳陷分布较广,但厚度变化快,剖面上表现为地堑、半地堑的结构特征,以拉张构造样式为主。构造层Ⅳ(N-Q)为区域沉降的产物。南黄海盆地在形成过程中经历了多次构造运动的改造,不同构造单元具有不同的油气成藏特征和富集规律,北部坳陷发育有古生古储、古生新储、新生古储等油气成藏组合类型,是油气勘探最有利的区域。
引用
收藏
页码:232 / 240
页数:9
相关论文
共 7 条
  • [1] 中国海域油气地质学.[M].蔡乾忠编著;.海洋出版社.2005,
  • [2] 中国南方大地构造和海相油气地质.[M].马力[等]著;.地质出版社.2004,
  • [3] 南黄海古生代以来构造演化
    姚永坚
    夏斌
    冯志强
    王嘹亮
    徐行
    [J]. 石油实验地质, 2005, (02) : 124 - 128
  • [4] 南黄海构造样式的特征与含油气性
    姚永坚
    夏斌
    冯志强
    王嘹亮
    曾祥辉
    徐行
    [J]. 地质论评, 2004, (06) : 633 - 638+673
  • [5] 苏北—南黄海海相中古生界构造变形类型划分
    裴振洪
    王果寿
    [J]. 天然气工业, 2003, (06) : 32 - 36+176
  • [6] 对黄海中、古生界地质构造及油气远景的新认识
    冯志强
    姚永坚
    曾祥辉
    王群
    王嘹亮
    陈强
    易海
    金华锋
    [J]. 中国海上油气地质., 2002, (06) : 4 - 10
  • [7] 南黄海新生代盆地地震地层特征及其构造岩相分析
    郑彦鹏
    刘保华
    吴金龙
    王揆洋
    王述功
    韩国忠
    梁瑞才
    [J]. 科学通报 , 2001, (S1) : 52 - 5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