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麦品种抗禾谷胞囊线虫机制的初步研究

被引:8
作者
吴绪金 [1 ,2 ]
袁虹霞 [2 ]
张军锋 [1 ]
邢小萍 [2 ]
孙炳剑 [2 ]
李洪连 [2 ]
机构
[1] 河南省农业科学院农业质量标准与检测技术研究中心
[2] 河南农业大学植物保护学院
关键词
小麦; 禾谷胞囊线虫; 抗病机制;
D O I
10.15933/j.cnki.1004-3268.2009.01.009
中图分类号
S435.121 [病害];
学科分类号
090401 ; 090402 ;
摘要
对小麦品种抗胞囊线虫病的机制进行了初步研究。发现不同抗、感品种根系形态存在一定的差异,品种抗性与侧根数量呈负相关,抗病品种侧根数量比感病品种少。对苗期和分蘖期侧根横切面石蜡切片观察发现,感病品种侧根横切面表皮的薄壁细胞圆形,细胞与细胞之间的空隙较大,排列疏松;抗病品种侧根横切面表皮的薄壁细胞是椭圆形或方砖形,细胞与细胞之间的空隙比较小,排列比较紧。根系分泌物对胞囊线虫卵孵化影响的试验结果表明,小麦对胞囊线虫病的抗性与根系分泌物无明显相关性。
引用
收藏
页码:73 / 77
页数:5
相关论文
共 16 条
[1]   小麦禾谷孢囊线虫病发生规律的初步研究 [J].
刘文成 ;
马瑞霞 ;
姚献华 ;
王景顺 ;
吴秋芳 ;
不详 .
麦类作物学报 , 2002, (03) :95-97
[2]   棉花不同抗性品种根系分泌物分析及其对黄萎病菌的影响 [J].
袁虹霞 ;
李洪连 ;
王烨 ;
房卫平 ;
王振跃 .
植物病理学报, 2002, (02) :127-131
[3]   小麦孢囊线虫病瘿瘤密度对麦苗生长的影响 [J].
沙广乐 ;
邢彩云 ;
胡锐 ;
付秀莲 ;
李月瑞 .
华北农学报, 2002, (02) :66-69
[4]   不同生育期大豆品种根系性状的比较研究 [J].
杨秀红 ;
吴宗璞 ;
张国栋 .
大豆科学, 2002, (01) :68-70
[5]   连作障碍与根际微生态研究 Ⅰ.根系分泌物及其生态效应 [J].
高子勤 ;
张淑香 .
应用生态学报, 1998, (05) :102-107
[6]   大豆根渗出物对大豆孢囊线虫4号生理小种卵孵化的影响 [J].
颜清上 ;
陈品三 ;
王连铮 .
植物病理学报 , 1997, (03) :78-83
[7]   小麦禾谷孢囊线虫病发生规律调查 [J].
刘文成 ;
肖敬德 .
河南农业科学, 1997, (08) :19-20
[8]   安徽省小麦上两个孢囊线虫群体的鉴定 [J].
郑经武 ;
林茂松 ;
程瑚瑞 ;
方中达 .
江苏农业学报, 1996, (01) :31-35
[9]   小麦禾谷孢囊线虫发生世代的研究 [J].
刘景泽 ;
马瑞霞 ;
刘文成 ;
蔡凤兰 .
河南农业科学, 1995, (04) :17-19
[10]   禾谷孢囊线虫在我国的新寄主及新分布区初报 [J].
齐淑华 ;
彭德良 ;
张东升 ;
陈品三 .
植物保护, 1994, (04) :52-5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