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麦品种抗禾谷胞囊线虫机制的初步研究

被引:8
作者
吴绪金 [1 ,2 ]
袁虹霞 [2 ]
张军锋 [1 ]
邢小萍 [2 ]
孙炳剑 [2 ]
李洪连 [2 ]
机构
[1] 河南省农业科学院农业质量标准与检测技术研究中心
[2] 河南农业大学植物保护学院
关键词
小麦; 禾谷胞囊线虫; 抗病机制;
D O I
10.15933/j.cnki.1004-3268.2009.01.009
中图分类号
S435.121 [病害];
学科分类号
090401 ; 090402 ;
摘要
对小麦品种抗胞囊线虫病的机制进行了初步研究。发现不同抗、感品种根系形态存在一定的差异,品种抗性与侧根数量呈负相关,抗病品种侧根数量比感病品种少。对苗期和分蘖期侧根横切面石蜡切片观察发现,感病品种侧根横切面表皮的薄壁细胞圆形,细胞与细胞之间的空隙较大,排列疏松;抗病品种侧根横切面表皮的薄壁细胞是椭圆形或方砖形,细胞与细胞之间的空隙比较小,排列比较紧。根系分泌物对胞囊线虫卵孵化影响的试验结果表明,小麦对胞囊线虫病的抗性与根系分泌物无明显相关性。
引用
收藏
页码:73 / 77
页数:5
相关论文
共 16 条
[11]  
植物组织制片学.[M].李正理编;.北京大学出版社.1996,
[12]  
经济线虫学.[M].(加)韦伯斯特(Webster;J.M.);胡起宇译;.农业出版社.1988,
[13]   PLANT-INDUCED HATCHING OF EGGS OF THE SOYBEAN CYST NEMATODE HETERODERA-GLYCINES [J].
TEFFT, PM ;
BONE, LW .
JOURNAL OF NEMATOLOGY, 1985, 17 (03) :275-279
[14]   我国小麦禾谷孢囊线虫(Heterodera avenae Wollenweber)鉴定研究 [J].
陈品三 ;
王明祖 ;
彭德良 .
植物病理学报, 1992, (04) :53-57
[15]   小麦禾谷孢囊线虫病 [J].
陈品三 ;
彭德良 ;
文学 .
植物保护, 1992, (06) :37-38
[16]   小麦孢囊线虫病的研究 Ⅰ.病原鉴定 [J].
王明祖 ;
彭德良 ;
武学勤 .
华中农业大学学报, 1991, (04) :352-35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