西南喀斯特生态脆弱区实行轮作休耕问题探讨——以贵州省为例

被引:25
作者
刘彦伶 [1 ,2 ]
李渝 [1 ,2 ]
秦松 [1 ,2 ]
黄兴成 [1 ,2 ]
张雅蓉 [1 ,2 ]
张文安 [1 ,2 ]
蒋太明 [2 ,3 ]
机构
[1] 贵州省农业科学院土壤肥料研究所
[2] 农业部贵州耕地保育与农业环境科学观测实验站
[3] 贵州省农业科学院茶叶研究所
关键词
喀斯特; 生态脆弱区; 贵州; 耕地退化; 轮作休耕;
D O I
10.13930/j.cnki.cjea.171151
中图分类号
S344 [耕作的制度和方式];
学科分类号
090101 ;
摘要
轮作休耕制度是中国农业供给侧结构性改革的有效手段,是探索藏粮于地、藏粮于技的具体实现途径,对推动中国农业绿色发展和保障国家粮食安全具有重要战略意义。西南喀斯特生态脆弱区是轮作休耕制度试点的重点区域之一,贵州作为喀斯特生态脆弱区的典型代表,探讨其实行轮作休耕的现状、问题及对策,对完善该区轮作休耕制度具有重要指导意义。本文从耕地质量和耕地环境两方面分析了贵州实施轮作休耕的必要性;在剖析轮作休耕现状的基础上提出了贵州实行轮作休耕存在的问题,其中最突出问题为轮作模式面积不大、特色不强,休耕为被动休耕、休耕农田不合理。根据存在的问题,提出了实施轮作休耕的措施与对策,重点探讨了不同退化类型耕地实施轮作休耕的技术路径,耕地质量优越区应发展山地高效的特色农作制度,重金属污染区宜实施多年休耕,连作障碍、面源污染及石漠化区应合理实施轮作和休耕,同时与秸秆还田、肥田作物、有机肥、保护性耕作等措施相结合;最后,简要介绍了贵州实施耕地轮作休耕制度的实践。
引用
收藏
页码:1117 / 1124
页数:8
相关论文
共 41 条
[1]  
湘西南石漠化治理模式对土壤微生物量和酶活性的影响.[D].赵朝辉.中南林业科技大学.2012, 11
[2]  
贵州喀斯特石漠化地区旱耕地土壤性状特征研究.[D].谭克均.贵州大学.2009, S1
[3]  
利用光叶苕子和小麦套种烤烟克服土壤连作障碍的方法[P]. 李剑;朱青;陈正刚;张箐;张钦;崔宏浩.中国专利:CN104322249A,2015-02-04
[4]  
贵州统计年鉴.[M].贵州省统计局;国家统计局贵州调查总队.中国统计出版社.2016,
[5]  
全国主要农区农田面源污染排放系数手册.[M].任天志; 等著.中国农业出版社.2015,
[6]   新常态下我国轮作休耕的内涵、意义及实施要点简析 [J].
王志强 ;
黄国勤 ;
赵其国 .
土壤, 2017, 49 (04) :651-657
[7]   基于耕地保护的休耕轮作研究进展 [J].
肖唯文 ;
赫越 .
河北企业, 2017, (08) :112-113
[8]   江西省耕地轮作休耕现状、问题及对策 [J].
黄国勤 ;
赵其国 .
中国生态农业学报, 2017, 25 (07) :1002-1007
[9]   中国轮作休耕制度的应用进展 [J].
钱晨晨 ;
黄国勤 ;
赵其国 .
农学学报, 2017, 7 (03) :37-41
[10]   轮作休耕问题探讨 [J].
黄国勤 ;
赵其国 .
生态环境学报, 2017, 26 (02) :357-36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