冠心病患者血清非对称二甲基精氨酸水平与冠状动脉狭窄程度的相关性

被引:7
作者
黄日茂 [1 ]
蒋海河 [1 ]
罗万俊 [1 ]
林国强 [1 ]
李迎秋 [2 ]
机构
[1] 中南大学湘雅医院心胸外科
[2] 湖南中医药大学基础医学院
基金
湖南省自然科学基金;
关键词
内科学; 非对称二甲基精氨酸; 冠状动脉狭窄; 心绞痛,不稳定型; 心绞痛,稳定型; 心肌梗死,急性; 患者,冠心病;
D O I
暂无
中图分类号
R541.4 [冠状动脉(粥样)硬化性心脏病(冠心病)];
学科分类号
摘要
目的探讨血清非对称二甲基精氨酸与冠状动脉狭窄程度及冠心病病情的关系及其临床意义。方法选取75例行冠状动脉造影患者,并根据冠状动脉造影结果和临床表现分为稳定型心绞痛组(n=15)、不稳定型心绞痛组(n=23)、急性心肌梗死组(n=20)和对照组(n=17)。所有患者分别进行病史采集,并检测血脂、非对称二甲基精氨酸水平,应用Gensini积分系统评价患者的冠状动脉粥样硬化病变程度。分析血清非对称二甲基精氨酸水平与年龄、性别构成比、总胆固醇、甘油三酯、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高密度脂蛋白胆固醇及冠状动脉病变程度的相关性。结果与对照组血清非对称二甲基精氨酸水平(3.81±0.48μmol/L)相比,稳定型心绞痛组(4.82±0.50μmol/L)、不稳定型心绞痛组(5.52±0.55μmol/L)和急性心肌梗死组(6.03±1.13μmol/L)均明显升高,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不稳定型心绞痛组和急性心肌梗死组血清非对称二甲基精氨酸明显高于稳定型心绞痛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1)。急性心肌梗死组血清非对称二甲基精氨酸与不稳定型心绞痛组相比,虽有升高的趋势,但差异不具有统计学意义(P=0.279)。冠心病各亚组Gensini评分均明显高于对照组(Gensini评分为0),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稳定型心绞痛组Gensini评分(17.79±1.86)分别与不稳定型心绞痛组(38.05±4.46)和急性心肌梗死组(40.62±3.80)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血清非对称二甲基精氨酸水平与总胆固醇和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呈正相关(P<0.01),而与年龄、性别构成比、甘油三酯、高密度脂蛋白胆固醇无显著相关性(P>0.05)。血清非对称二甲基精氨酸水平与冠状动脉狭窄程度Gnesini评分有明显相关性(r=0.704,P=0.000)。结论冠心病患者的血清非对称二甲基精氨酸水平与冠状动脉狭窄程度和冠心病病情的严重程度相关,监测血清非对称二甲基精氨酸水平对于判断冠心病病情、指导诊断治疗具有一定的价值。
引用
收藏
页码:549 / 552
页数:4
相关论文
共 5 条
[1]   一氧化氮和动脉粥样硬化 [J].
周京红 .
生物技术通讯, 2007, (05) :879-881
[2]   非对称二甲基精氨酸促进大鼠主动脉氧化型低密度脂蛋白受体表达 [J].
何军 ;
刘海潮 ;
马业新 .
中国动脉硬化杂志, 2006, (12) :1031-1034
[3]   不对称二甲基精氨酸在动脉粥样硬化发病机制中的作用 [J].
曲秀芬 ;
宋颖 ;
黄永麟 .
国际心血管病杂志, 2006, (04) :246-249
[4]   冠状动脉严重狭窄患者侧支循环形成与血清非对称性二甲基精氨酸和细胞间粘附分子1水平的关系 [J].
游咏 ;
杨天伦 ;
李传昶 ;
蒲晓群 ;
郑昭芬 ;
陈美芳 .
中国动脉硬化杂志 , 2006, (05) :441-443
[5]  
Asymmetric dimethylarginine is an independent risk factor for coronary heart disease: Results from the multicenter Coronary Artery Risk Determination investigating the Influence of ADMA Concentration (CARDIAC) study[J] . American Heart Journal . 2006 (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