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工湿地的磷去除机理

被引:115
作者
卢少勇 [1 ]
金相灿 [1 ]
余刚 [2 ]
机构
[1] 中国环境科学研究院湖泊环境研究中心国家环境保护湖泊污染控制重点实验室
[2] 清华大学环境科学与工程系
关键词
人工湿地; 磷; 去除机理;
D O I
10.16258/j.cnki.1674-5906.2006.02.040
中图分类号
X52 [水体污染及其防治];
学科分类号
0815 ;
摘要
人类生产和生活所产生的磷负荷导致了全中国范围湖泊的富营养化,控制此磷负荷的廉价而有效的具有非常广阔的应用前景技术是人工湿地技术。人工湿地中的磷的存在形态主要有有机磷(生物态和非生物态的)、磷酸、可溶性磷酸盐和不溶性磷酸盐。文章总结了人工湿地中的磷去除机理,在防渗人工湿地系统中,主要的磷去除机理包括化学作用(如沉淀作用和吸附作用);生物作用(如植物吸收作用和微生物吸收与积累作用)和物理作用(如沉积作用)。在未防渗的人工湿地系统中,湿地系统和周围水体(如地下水)的交换量对湿地的磷去除有重要的影响。通常情况下,物理作用和化学作用是人工湿地中最主要的磷去除途径。人工湿地中微生物对磷的去除作用的大小和其所处环境中的氧状态密切相关,植物吸收对磷的去除作用的大小和收割频率与时期、进水负荷、植物物种和气候条件等有关。
引用
收藏
页码:391 / 396
页数:6
相关论文
共 21 条
[1]  
植物生物学.[M].周云龙主编;.高等教育出版社.1999,
[2]  
污水除磷脱氮技术.[M].郑兴灿;李亚新编著;.中国建筑工业出版社.1998,
[3]  
环境微生物学.[M].翁稣颖等编著;.科学出版社.1991,
[4]  
城市污水土地处理利用设计手册.[M].高拯民;李宪法主编;.中国标准出版社.1991,
[5]   三种人工湿地脱氮除磷效果比较研究 [J].
李旭东 ;
周琪 ;
张荣社 ;
张旭 ;
李广贺 .
地学前缘, 2005, (S1) :73-76
[6]   茭草、芦苇与水葫芦的污染物释放规律 [J].
卢少勇 ;
张彭义 ;
余刚 ;
祝万鹏 ;
向长生 .
中国环境科学, 2005, (05) :554-557
[7]   风车草和香根草在人工湿地中迁移养分能力的比较研究 [J].
廖新俤 ;
骆世明 ;
吴银宝 ;
汪植三 .
应用生态学报, 2005, (01) :156-160
[8]   农田排灌水的稳定塘-植物床复合系统处理 [J].
卢少勇 ;
张彭义 ;
余刚 ;
祝万鹏 ;
向长生 .
中国环境科学, 2004, (05) :94-98
[9]   几种人工湿地基质净化磷素的机理 [J].
袁东海 ;
景丽洁 ;
张孟群 ;
高士祥 ;
尹大强 ;
王连生 .
中国环境科学, 2004, (05) :103-106
[10]   人工湿地植物对观赏水中氮磷去除的贡献 [J].
蒋跃平 ;
葛滢 ;
岳春雷 ;
常杰 .
生态学报, 2004, (08) :1720-172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