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型城镇化背景下民族文化保护利用研究——以黔东南苗族侗族自治州为例附视频

被引:9
作者
廖永伦
机构
[1] 清华大学马克思主义学院
关键词
新型城镇化; 民族文化; 保护利用; 黔东南州;
D O I
10.13965/j.cnki.gzmzyj10026959.2016.02.013
中图分类号
G122 [文化专题研究];
学科分类号
05 ; 0503 ;
摘要
在城镇化进程中,由于参与民族文化保护利用各行为主体价值取向的差异,从而可能产生矛盾和利益冲突,给民族文化的保护、传承和发展带来严峻挑战,尤其是在经济社会发展相对落后的少数民族地区,民族文化受到城镇化的严重影响和冲击。新型城镇化背景下,如何达成各行为主体价值目标的统一,在有效保护和合理利用之间找到平衡点,以利于更好地促进少数民族文化的保护、传承和发展,成为一个亟待解决的课题。本文以黔东南州为例,从价值取向的差异、文化坚守的困境、价值目标的统一、良性互动的根基几个方面,分析阐述了民族文化保护利用的现实环境、保护利用现状、成功模式和经验启示,对民族文化保护利用做了较为深入的研究。
引用
收藏
页码:51 / 56
页数:6
相关论文
共 5 条
[1]   主动城镇化与被动城镇化 [J].
李强 .
西北师大学报(社会科学版), 2013, 50 (06) :1-8
[3]   贵州民族文化传统节日综论 [J].
颜勇 ;
雷秀武 .
贵州民族研究, 2007, (06) :36-59
[4]   “三元结构”发展模式与小城镇建设 [J].
毛锋 ;
张安地 .
经济经纬, 2007, (05) :76-79
[5]   中国自下而上的城镇化发展研究 [J].
辜胜阻 ;
刘传江 ;
钟水映 .
中国人口科学, 1998, (03) :1-1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