热带大气ISO在几种再分析资料中的对比分析

被引:2
作者
丁莉 [1 ,2 ]
李清泉 [2 ]
刘芸芸 [2 ]
机构
[1] 中国气象科学研究院
[2] 国家气候中心 中国气象局气候研究开放实验室
关键词
热带大气ISO; 气候态; 再分析资料;
D O I
暂无
中图分类号
P467 [气候变化、历史气候];
学科分类号
0706 ; 070601 ;
摘要
利用NCEP/NCAR,NCEP/DOE和ERA40 3套再分析资料的逐日200 hPa纬向风数据,选取1961-1990年、1971—2000年和1981—2010年3种不同气候态,对比分析了3种气候态下热带大气季节内振荡(ISO)的基本气候特征及其在不同再分析资料中的异同。研究表明:1981—2010年气候态下,热带大气ISO冬春强、夏秋弱的年循环特征更加明显,东传短波能量增强,起始北传时间偏晚。NCEP/NCAR与NCEP/DOE资料所表征的热带大气ISO在空间分布、强度和能量传播方面的一致性较好。NCEP/NCAR资料反映的热带大气ISO强度在热带印度洋和热带西太平洋地区较ERA40资料偏弱,在赤道东太平洋地区较ERA40资料偏强;ERA40资料反映的热带大气ISO强度在12月一次年3月中旬较NCEP/NCAR资料偏强,而在3月中旬—11月偏弱;ERA40资料反映的热带大气ISO振荡位相较NCEP/NCAR资料超前10 d左右;NCEP/NCAR资料反映的东传谱能量弱于ERA40资料,西传能量强于ERA40资料;7月中旬,NCEP/NCAR资料反映的东亚地区大气ISO经向北传较ERA40资料偏晚。
引用
收藏
页码:314 / 322
页数:9
相关论文
共 18 条
[1]   BCCCSM1.0模式对20世纪降水及其变率的模拟 [J].
董敏 ;
吴统文 ;
王在志 ;
辛晓歌 ;
张芳 .
应用气象学报, 2013, 24 (01) :1-11
[2]   热带夏季风场与对流场季节内振荡传播模比较 [J].
林爱兰 ;
Li Tim ;
李春晖 .
应用气象学报, 2010, 21 (05) :545-557
[3]   夏季长江中下游旱涝年季节内振荡气候特征 [J].
王遵娅 ;
丁一汇 .
应用气象学报, 2008, 19 (06) :710-715
[4]   热带对流季内振荡强度异常特征及其与海表温度的关系 [J].
李丽平 ;
王盘兴 ;
管兆勇 ;
杨松 .
应用气象学报, 2008, (02) :145-152
[5]   热带大气季节内振荡对东亚季风区的影响及不同时间尺度变化研究进展 [J].
林爱兰 ;
梁建茵 ;
谷德军 .
热带气象学报, 2008, (01) :11-19
[6]   全球变暖背景下热带大气季节内振荡的变化特征及数值模拟 [J].
刘芸芸 ;
俞永强 ;
何金海 ;
张振国 .
气象学报, 2006, (06) :723-733
[7]   长年代气候资料统计处理结果的质量保障 [J].
宋超辉 .
气象科技, 2000, (04) :53-56
[8]   北半球平流层低层大气季节内振荡特征 [J].
智协飞,朱乾根,陈旭红,何卓玛 .
应用气象学报, 1995, (04) :492-495
[9]   热带大气季节内振荡和ENSO的相互关系 [J].
李崇银,周亚萍 .
地球物理学报, 1994, (01)
[10]   东亚地区低频振荡的经向传播及中纬度的低频波动 [J].
何金海 ;
杨松 .
气象学报, 1992, (02) :190-19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