渤海湾盆地东濮凹陷原油地球化学特征研究

被引:15
作者
常振恒 [1 ]
陈中红 [1 ]
张玉体 [2 ]
彭君 [2 ]
金振华 [2 ]
机构
[1] 中国石油大学地球资源与信息学院
[2] 中国石油化工股份有限公司中原油田分公司勘探开发科学研究院
关键词
生物标志物; 低熟油; 盐湖; 东濮凹陷; 渤海湾盆地;
D O I
暂无
中图分类号
P618.13 [石油、天然气];
学科分类号
0709 ; 081803 ;
摘要
对东濮凹陷文留地区原油样和油砂样进行了族组分、碳同位素、饱和烃色谱—质谱实验分析,结果表明,文留地区沙河街组原油与含油砂岩抽提物的饱和烃含量在38.3%-79.3%;原油碳同位素值分布于-27.0‰--28.0‰,饱和烃碳同位素值在-27.4‰--28.7‰,族组分之间的碳同位素分馏效应较小;多数样品Pr/Ph小于0.5,具有明显的植烷优势;αααC2920R/20(R+S),C29ββ/(αα+ββ)参数显示处于低熟状态;甾烷系列中C27含量略占优势,重排甾烷含量与成熟度相关,随样品成熟度增高,重排甾烷/规则甾烷值增大,低熟油样品的重排甾烷/规则甾烷值小于0.3。分布在中央隆起带文西断层与文东断层之间地区的样品,其γ-蜡烷含量较高,γ-蜡烷/C30藿烷分布于0.40-0.99,γ-蜡烷/H3122S分布于2.11-4.15,反映了陆相咸水湖相原油特征。分布于文东断层以东的原油样品γ-蜡烷含量低,γ-蜡烷/C30藿烷分布于0.05-0.15,γ-蜡烷/H3122S分布于0.16-0.28,反映了低盐度的淡水—微咸水相原油特征。
引用
收藏
页码:178 / 182+187 +187
页数:6
相关论文
共 13 条
[1]   渤南洼陷盐湖-咸水湖沉积组合及其油气聚集 [J].
朱光有 ;
金强 ;
张善文 ;
张林晔 ;
郭长春 .
矿物学报, 2004, (01) :25-30
[2]   东濮凹陷下第三系层序地层学模式 [J].
郑鸿稳 .
石油学报, 2002, (04) :24-28+6
[3]   未熟-低熟油的同位素组成特征及判识标志 [J].
徐水昌 ;
沈平 ;
刘文汇 ;
关平 ;
黄第藩 .
科学通报, 2001, (10) :867-872
[4]   东濮凹陷老第三系沙河街组盐类沉积模式新见 [J].
林又玲 ;
吴贤涛 ;
潘结南 ;
肖继潮 .
古地理学报, 2000, (04) :72-81
[5]   东濮凹陷下第三系沙河街组层序地层划分及盐岩成因探讨 [J].
陈发亮朱晖李绪涛苗翠芝 .
沉积学报, 2000, (03) :384-388+394
[6]   盐湖相生油岩中某些地球化学参数与沉积环境的关系 [J].
妥进才,邵宏舜,黄杏珍 .
沉积学报, 1994, (03) :114-119
[7]   苏北盆地生油岩中甾、萜的地球化学特征和我国东部低成熟的生油岩与原油 [J].
史继扬 ;
汪本善 ;
范善发 ;
徐芬芳 ;
张丽洁 ;
洪紫青 ;
吕国英 .
地球化学, 1985, (01) :80-89
[8]   柴达木盆地咸湖相生油岩正构烷烃分布特征及其成因 [J].
朱扬明 ;
苏爱国 ;
梁狄刚 ;
程克明 ;
翁焕新 ;
彭德华 .
地球化学, 2003, (02) :117-123
[9]   渤海湾盆地沾化凹陷渤南洼陷原油地球化学特征及成藏期分析 [J].
张枝焕 ;
曾艳涛 ;
张学军 ;
袁东山 ;
徐兴友 .
石油实验地质 , 2006, (01) :54-58
[10]   川东南官渡构造中侏罗统原油地球化学特征及油源 [J].
蔡勋育 ;
朱扬明 .
石油实验地质, 2006, (04) :380-38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