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早古生代若干高硒黑色岩系中层状硅质岩的地球化学特征及其成因意义

被引:35
作者
温汉捷
裘愉卓
凌宏文
于柄松
张贵山
机构
[1] 中国科学院地球化学研究所
[2] 中国地质大学
关键词
层状硅质岩; 硒; 黑色岩系; 热水沉积;
D O I
10.14027/j.cnki.cjxb.2003.04.013
中图分类号
P588.2 [沉积岩];
学科分类号
摘要
在中国早古生代若干高硒黑色岩系中发育有数层的厚度不等的层状硅质岩 ,SiO2 含量一般在 90 %以上 ,岩石富Fe ,相对贫Mn、Al、Ti。亲石元素大量亏损 ,但富典型的热水沉积指示元素Ba、As、Sb ,也有一定的铂族元素(PGE)的异常 ,稀土元素的配分模式呈左倾 ,有明显的Ce的负异常和轻微的Eu的正异常。δ3 0 Si值变化范围为- 0 .7‰~ 1.2‰ ,δ18O值变化范围为 17.6‰~ 2 9.0‰。硅质岩的地球化学表明其为热水沉积作用的产物。文章最后讨论了热水成因硅质岩的形成与硒富集的关系 ,认为形成硅质岩的构造环境可能是地壳深部Se得以上升到浅部聚集的前提 ,而含硅热液则可能是硒的良好的”溶剂”。
引用
收藏
页码:619 / 626
页数:8
相关论文
共 12 条
[1]   湘黔寒武系底部黑色岩系贵金属元素来源示踪 [J].
李胜荣 ;
高振敏 .
中国科学(D辑:地球科学), 2000, (02) :169-174
[2]   扬子板块东南大陆边缘晚前寒武纪热水沉积作用 [J].
彭军 ;
田景春 ;
伊海生 ;
夏文杰 .
沉积学报, 2000, (01) :107-113
[3]   广东云浮大降坪超大型黄铁矿矿床的热水沉积特征 [J].
陈多福 ;
陈光谦 ;
潘晶铭 ;
马绍刚 ;
董维权 ;
高计元 ;
陈先沛 .
地球化学, 1998, (01) :12-19
[4]   四川呷村黑矿型矿床硅质岩的硅、氧同位素组成及其与现代海底硅质烟囱比较研究 [J].
侯增谦 ;
吴世迎 ;
T.Urabe .
地质论评, 1996, (06) :531-540
[5]   古代与现代海底黑矿型块状硫化物矿床矿石地球化学比较研究 [J].
侯增谦,浦边郎 .
地球化学, 1996, (03) :228-241
[6]   湘西北下寒武统黑色页岩伴生元素研究新进展 [J].
李有禹 .
矿床地质, 1995, (04) :346-354
[7]   雅鲁藏布缝合带硅岩的地球化学成因标志及其地质意义 [J].
王东安,陈瑞君 .
沉积学报, 1995, (01) :27-31
[8]  
粤西古水剖面震旦系顶部层状硅岩的热水成因属性:岩石学和地球化学证据[J]. 周永章,涂光炽,卢焕章.沉积学报. 1994(03)
[9]   扬子地台东南大陆边缘上震旦统硅质岩的超微组构及其成因 [J].
伊海生 ;
曾允孚 ;
夏文杰 .
地质学报, 1994, (02) :132-141+197
[10]   硅质岩中的硅同位素(δ30Si)应用于沉积相分析的新尝试 [J].
宋天锐 ;
丁悌平 .
科学通报, 1989, (18) :1408-141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