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术探索
学术期刊
新闻热点
数据分析
智能评审
立即登录
以刑罚威吓诽谤、诋毁、谣言?——论刑罚权对网络有害信息传播的干预程度
被引:18
作者
:
时延安
论文数:
0
引用数:
0
h-index:
0
机构:
中国人民大学刑事法律科学研究中心
时延安
机构
:
[1]
中国人民大学刑事法律科学研究中心
来源
:
法学论坛
|
2012年
/ 27卷
/ 04期
关键词
:
网络有害信息;
刑罚权出现;
正当性;
言论自由;
D O I
:
暂无
中图分类号
:
D924.1 [总则];
学科分类号
:
摘要
:
网络有害信息传播行为,应根据法治精神进行规制。对于不同类型的传播行为,应根据针对对象及其利益的不同加以区分对待。运用刑罚权来惩罚传播网络有害信息的行为人,应充分考虑刑罚权出现的正当性问题。只有给客观的、受法律确认或者为公序良俗所认可的利益造成损害或者可能造成损害的情况下,刑罚权出现才可能具有正当性。遏制网络有害信息传播,应特别注意与保障言论自由的平衡。
引用
收藏
页码:13 / 19
页数:7
相关论文
共 10 条
[1]
社会危害性理论之当代中国命运
论文数:
引用数:
h-index:
机构:
赵秉志
论文数:
引用数:
h-index:
机构:
陈志军
[J].
法学家,
2011,
(06)
: 15
-
26+174
[2]
刑罚的正当性探究——从权利出发
论文数:
引用数:
h-index:
机构:
时延安
[J].
法制与社会发展,
2010,
16
(02)
: 58
-
68
[3]
司法上的犯罪化与非犯罪化
张明楷
论文数:
0
引用数:
0
h-index:
0
机构:
清华大学法学院
张明楷
[J].
法学家,
2008,
(04)
: 65
-
75+93
[4]
舆论监督与政府机构的“名誉权”
论文数:
引用数:
h-index:
机构:
侯健
[J].
法律科学西北政法学院学报,
2001,
(06)
: 51
-
62
[5]
中国刑法理论中犯罪概念的双重结构和功能
王世洲
论文数:
0
引用数:
0
h-index:
0
机构:
北京大学
王世洲
[J].
法学研究,
1998,
(05)
: 116
-
125
[6]
上海市黄浦区人民检察院诉孟动、何立康网络盗窃案
[J].
中华人民共和国最高人民法院公报,
2006,
(11)
: 33
-
40
[7]
刑法学[M]. 法律出版社 , 张明楷, 2007
[8]
德国刑法学总论[M]. 法律出版社 , (德)克劳斯·罗克辛(ClausRoxin)著, 2005
[9]
刑法学[M]. 法律出版社 , 张明楷编著, 1999
[10]
邓小平文选[M]. 人民出版社 , 邓小平 著, 1994
←
1
→
共 10 条
[1]
社会危害性理论之当代中国命运
论文数:
引用数:
h-index:
机构:
赵秉志
论文数:
引用数:
h-index:
机构:
陈志军
[J].
法学家,
2011,
(06)
: 15
-
26+174
[2]
刑罚的正当性探究——从权利出发
论文数:
引用数:
h-index:
机构:
时延安
[J].
法制与社会发展,
2010,
16
(02)
: 58
-
68
[3]
司法上的犯罪化与非犯罪化
张明楷
论文数:
0
引用数:
0
h-index:
0
机构:
清华大学法学院
张明楷
[J].
法学家,
2008,
(04)
: 65
-
75+93
[4]
舆论监督与政府机构的“名誉权”
论文数:
引用数:
h-index:
机构:
侯健
[J].
法律科学西北政法学院学报,
2001,
(06)
: 51
-
62
[5]
中国刑法理论中犯罪概念的双重结构和功能
王世洲
论文数:
0
引用数:
0
h-index:
0
机构:
北京大学
王世洲
[J].
法学研究,
1998,
(05)
: 116
-
125
[6]
上海市黄浦区人民检察院诉孟动、何立康网络盗窃案
[J].
中华人民共和国最高人民法院公报,
2006,
(11)
: 33
-
40
[7]
刑法学[M]. 法律出版社 , 张明楷, 2007
[8]
德国刑法学总论[M]. 法律出版社 , (德)克劳斯·罗克辛(ClausRoxin)著, 2005
[9]
刑法学[M]. 法律出版社 , 张明楷编著, 1999
[10]
邓小平文选[M]. 人民出版社 , 邓小平 著, 1994
←
1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