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国产业结构演变趋势及其减排潜力分析

被引:39
作者
朱永彬 [1 ]
刘昌新 [1 ]
王铮 [1 ,2 ]
史雅娟 [3 ]
机构
[1] 中国科学院科技政策与管理科学研究所
[2] 华东师范大学地理信息科学教育部重点实验室
[3] 河南大学环境与规划学院
关键词
产业结构预测; 国际比较; 能源强度; 减排潜力; Markov模型;
D O I
暂无
中图分类号
F121 [社会经济结构与体制]; X321 [区域环境规划与管理];
学科分类号
0201 ; 020105 ; 083305 ; 1204 ;
摘要
本文首先比较了我国与美国、欧盟、日本在部门能源强度和产业结构上的差距,进而利用Markov模型对未来我国产业结构进行预测,在此基础上分析了我国未来能源强度的走势以及产业结构演变对降低能源强度的贡献。比较发现,我国各部门能源强度显著高于美国、欧盟和日本,且第一和第二产业比重过高和第三产业过低的产业结构均造成我国碳排放居高的现状。与美欧日相比,我国降低能源强度的减排潜力分别为24%、60%和53%;产业结构演变的减排潜力分别为40%、32%和28%。未来我国第一产业比重将持续下降近4个百分点,第二产业比重小幅下调1.5个百分点,第三产业比重明显上升5.3个百分点。但是各产业比重变动幅度到后期变慢,趋于稳定,产业结构演变对能源强度贡献越来越小。2020年和2030年我国能源强度将比2007年分别降低52.2%和68.9%,相应产业结构演变的贡献度从15.44%下降到7.86%。
引用
收藏
页码:35 / 42
页数:8
相关论文
共 9 条
[1]   一个新的RICE簇模型及其对全球减排方案的分析 [J].
王铮 ;
张帅 ;
吴静 .
科学通报, 2012, 57 (26) :2507-2515
[2]   二氧化碳强度减排目标下我国产业结构优化的驱动力研究 [J].
蔡圣华 ;
牟敦国 ;
方梦祥 .
中国管理科学, 2011, 19 (04) :167-173
[3]   我国低碳经济发展框架初步研究 [J].
刘卫东 ;
张雷 ;
王礼茂 ;
赵建安 ;
马丽 ;
唐志鹏 ;
高菠阳 ;
余金艳 .
地理研究, 2010, 29 (05) :778-788
[4]   中国产业结构节能潜力分析 [J].
张雷 ;
黄园淅 .
中国软科学, 2008, (05) :27-29+31
[5]   中国碳排放特征及其动态演进分析 [J].
胡初枝 ;
黄贤金 ;
钟太洋 ;
谭丹 .
中国人口·资源与环境, 2008, (03) :38-42
[6]   中国产业结构转移的Markov链 [J].
李景华 .
数学的实践与认识, 2001, (02) :156-161
[7]   From carbonization to decarbonization?-Past trends and future scenarios for China's CO2 emissions [J].
Steckel, Jan Christoph ;
Jakob, Michael ;
Marschinski, Robert ;
Luderer, Gunnar .
ENERGY POLICY, 2011, 39 (06) :3443-3455
[8]  
Decomposition of energy-related CO 2 emission over 1991–2006 in China[J] . Ming Zhang,Hailin Mu,Yadong Ning,Yongchen Song.Ecological Economics . 2009 (7)
[9]  
Decoupling China’s Carbon Emissions Increase from Economic Growth: An Economic Analysis and Policy Implications[J] . Zhongxiang Zhang.World Development . 2000 (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