黄土高原地区土壤田间持水量的计算

被引:34
作者
游松财 [1 ]
邸苏闯 [1 ,2 ]
袁晔 [3 ]
机构
[1] 中国科学院地理科学与资源研究所
[2] 中国科学院研究生院
[3] 中国矿业大学
关键词
土壤学; 黄土高原; 土壤质地; 田间持水量; 土壤转换函数;
D O I
暂无
中图分类号
S152.7 [土壤水分];
学科分类号
0903 ; 090301 ;
摘要
研究应用土壤类型图和土壤剖面数据库,通过不同土壤质地标准转换,识别黄土高原地区土壤质地类型。在此基础上,应用土壤转换函数法和土壤质地信息进行1 m深度内土壤田间持水量的计算,再根据土壤质地信息和植被类型数据进行有效土壤厚度的估算。结果表明,该参数在黄土高原地区有很大的差异,大体趋势是从东南向西北逐渐降低。西北部土壤田间持水量较低,大部分地区为200~300 mm;河套地区较高,为400~500 mm;中部地区为300~400 mm,少数的森林区域可以达到500~600 mm。东南部土壤田间持水量较高,大部分区域为400~500 mm;森林区域可以达到700~800 mm。
引用
收藏
页码:545 / 552
页数:8
相关论文
共 12 条
[1]   不同植被恢复模式对黄土高原丘陵沟壑区土壤水分生态效应的影响 [J].
张笑培 ;
杨改河 ;
胡江波 ;
王得祥 .
自然资源学报, 2008, (04) :635-642
[2]   基于土壤水分分布的土地利用空间优化方法——以黄土高原杏子河流域为例 [J].
肖庆文 ;
倪晋仁 ;
李天宏 .
自然资源学报, 2005, (03) :317-325
[3]   土地利用类型与水分亏缺的风险程度关系——以北方农牧交错带黄土高原区为例 [J].
陈海 ;
康慕谊 .
自然资源学报, 2004, (05) :577-584
[4]   黄土高原植被重建对小流域水循环的影响 [J].
王红闪 ;
黄明斌 ;
张橹 .
自然资源学报, 2004, (03) :344-350
[5]   黄土高原人工林土壤水分效应的地带性特征 [J].
陈云明 ;
刘国彬 ;
杨勤科 .
自然资源学报, 2004, (02) :195-200
[6]   黄土高原丘陵沟壑区小流域生态环境综合治理开发模式研究——以甘肃省定西地区九华沟流域为例 [J].
王海英 ;
刘桂环 ;
董锁成 .
自然资源学报, 2004, (02) :207-216
[7]   黄土高原生态环境的恶化及其对策 [J].
王力 ;
李裕元 ;
李秧秧 .
自然资源学报, 2004, (02) :263-271
[8]   黄土高原森林植被对陆地水循环影响的研究 [J].
李玉山 .
自然资源学报, 2001, (05) :427-432
[9]   黄土高原土壤水资源与植树造林 [J].
杨文治 .
自然资源学报, 2001, (05) :433-438
[10]   黄土高原农业地域资源优势利用与产业化探讨 [J].
廖允成 ;
王立祥 ;
温晓霞 .
自然资源学报, 2000, (01) :51-5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