沟渠沉积物对农田排水中氨氮的截留效应研究

被引:32
作者
徐红灯 [1 ]
席北斗 [2 ]
翟丽华 [3 ]
机构
[1] 合加资源发展股份有限公司
[2] 中国环境科学研究院
[3] 清华大学环境科学与工程系
关键词
沟渠沉积物; 氨氮; 吸附; 硝化; 截留;
D O I
暂无
中图分类号
X522 [河流];
学科分类号
0815 ;
摘要
采用沟渠沉积物吸附效应实验和沟渠沉积物硝化效应实验方法,研究了沟渠沉积物对氨氮的吸附和硝化能力并对比了两者的截留效应,探讨了pH值、温度、进水氨氮浓度和DO对沟渠沉积物截留氨氮的影响。结果表明,沟渠沉积物对氨氮具有很强的吸附和硝化能力,最大饱和吸附量和硝化量分别约为1.3和0.15mg·g-1;对比沟渠沉积物吸附量和硝化量,沟渠沉积物吸附作用在沟渠沉积物截留效应中占主导作用。沟渠沉积物吸附最佳pH为7.0~9.0;在20℃到40℃温度范围内,随温度的升高,吸附容量逐渐增大;DO通过影响微生物种群来间接影响沟渠沉积物截留氨氮的截留效应。
引用
收藏
页码:1924 / 1928
页数:5
相关论文
共 11 条
[1]   沟渠湿地水体和底泥中有机质时空分布规律研究 [J].
姜翠玲 ;
章亦兵 ;
范晓秋 .
河海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2004, (06) :618-621
[2]   小城镇河流底泥沉积物-上覆水磷迁移循环特征 [J].
刘伟 ;
陈振楼 ;
王军 ;
张菊 ;
姚春霞 ;
李利娜 .
农业环境科学学报, 2004, (04) :727-730
[3]  
人工湿地中蛭石填料净化污水中氨氮能力.[J].聂发辉;吴晓芙;胡曰利.城市环境与城市生态.2003, 06
[4]  
人工湿地中蛭石填料净化污水中氨氮能力.[J].聂发辉;吴晓芙;胡曰利.城市环境与城市生态.2003, 06
[5]   氨氮在天然沸石上的吸附及解吸 [J].
张曦 ;
吴为中 ;
温东辉 ;
李文奇 ;
唐孝炎 .
环境化学, 2003, (02) :166-171
[6]   保安湖沉积物和间隙水中氮和磷的含量及其分布 [J].
张水元 ;
刘瑞秋 ;
黎道丰 .
水生生物学报, 2000, (05) :434-438
[7]   稻田生态系统生物硝化-反硝化作用与氮素损失 [J].
俞慎 ;
李振高 .
应用生态学报, 1999, (05) :630-634
[8]  
Microbiological denitrification and denitrifying activity of Paracoccus Denitrificans.[J].Xi Wan;Guojiang Wan;M. Snozzi.Chinese Journal of Geochemistry.2000, 2
[9]  
沉积物中氮、磷垂向输移转化特性研究..岑惠贤;.中山大学.2000,
[10]  
水和废水监测分析方法.[M].国家环境保护总局;水和废水监测分析方法编委会编;魏复盛主编;.中国环境科学出版社.200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