脾虚早期与脾虚期大鼠组织和血浆中SS、CCK、MOT含量变化的探讨

被引:13
作者
封吉化
尚虎虎
黄熙
任平
杨艳
机构
[1] 武警青海总队医院
[2] 第四军医大学西京医院中医药研究中心
[3] 青海医学院中医系 西宁
[4] 西宁
[5] 西安
关键词
脾虚证; 生长抑素; 缩胆囊素; 胃动素;
D O I
10.14010/j.cnki.wjyx.2005.05.005
中图分类号
R256.3 [脾胃系病证];
学科分类号
100506 ;
摘要
目的 探讨胃肠激素在脾虚证大鼠体内的动态变化规律,进一步揭示脾虚证的本质。方法 随机将SD大鼠分为5组,采用利血平[0 .3mg/ (kg .d) ]股四头肌注射,作用于大鼠7d和14d分别造成脾虚早期和脾虚期模型,用四君子汤做反证,六味地黄汤作阳性对照。用放射免疫法(RIA)检测不同脾虚造模组及对照组大鼠血浆,胃窦、十二指肠、空肠及下丘脑组织中生长抑素(SS)、胆囊收缩素(CCK)和胃动素(MOT)的含量变化。结果 与正常对照组比较,脾虚早期( 7d) :SS在血浆、下丘脑中含量升高(P <0 .0 1或P <0 .0 5 ) ,外周组织中含量下降(P <0 .0 1) ;CCK和MOT在组织和血浆中含量均升高(P <0 .0 1或P <0 .0 5 ) ;脾虚期( 14d) :SS在血浆、下丘脑中含量下降,外周组织中含量升高(P <0 .0 1) ;MOT在组织和血浆中含量均下降;CCK在下丘脑及胃窦组织中含量升高(P <0 .0 1) ,在血浆和肠道组织中含量下降(P <0 .0 1)。四君子汤预防性治疗的大鼠体内胃肠激素含量变化均无显著差异;六味地黄汤组胃肠激素变化有显著差异。结论 脾虚证存在多种胃肠激素的异常,且随不同脾虚时期发展呈动态变化,四君子汤对此有纠正作用,而六味地黄汤无此功效
引用
收藏
页码:336 / 339
页数:4
相关论文
共 6 条
[1]   脾气虚证模型大鼠Th1/Th2细胞因子的失衡以及四君子汤的干预作用 [J].
杨冬花 ;
李家邦 ;
郑爱华 ;
蒋荣鑫 .
中国医师杂志, 2004, (02) :181-183
[2]   实验性脾虚大鼠下丘脑SS、MOT、CCK样免疫反应神经元的变化 [J].
刘芳 ;
任平 ;
李月彩 ;
黄熙 ;
封吉化 ;
张莉 ;
王骊丽 ;
不详 .
中医药学刊 , 2003, (12) :2005-2017
[3]   脾虚证大鼠甘草甜素药物动力学特征及其机制的探讨 [J].
封吉化 ;
任平 ;
肖青林 ;
章银怀 ;
黄宁庆 .
武警医学, 2003, (06) :326-328
[4]   加强脾虚证本质的研究 [J].
张万岱 .
中国中西医结合脾胃杂志, 1996, (01) :3-5
[5]  
中医治疗慢性胃肠病的研究进展[J]. 危北海.新消化病学杂志. 1994(02)
[6]   近十年对脾虚实质研究的概况 [J].
胡筱娟 ;
乔富渠 .
中国医药学报, 1991, (05) :51-5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