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于空间开发适宜性评价的石漠化地区可持续发展研究——以贵州省盘州市为例

被引:19
作者
周忠发 [1 ,2 ]
朱昌丽 [1 ,2 ]
谭玮颐 [1 ,2 ]
陈全 [1 ,3 ]
冯倩 [1 ,3 ]
机构
[1] 贵州师范大学地理与环境科学学院/喀斯特研究院
[2] 贵州省喀斯特山地生态环境国家重点实验室培育基地
[3] 国家喀斯特石漠化防治工程技术研究中心
关键词
石漠化; 空间开发; 适宜性评价; 可持续发展; 协调性;
D O I
10.16614/j.gznuj.zrb.2019.01.001
中图分类号
X171 [生态系统与污染生态学];
学科分类号
摘要
石漠化地区经济发展与生态环境保护的矛盾是区域可持续发展面临的一大难题。对石漠化地区开发适宜性与区域经济发展的协调关系进行研究,以期为石漠化地区扶贫开发、区域空间管治与社会经济协调发展提供理论指导。利用限制性系数评价和社会经济、交通、生态环境等数据,运用GIS空间分析、IDW空间插值法及相关性分析等方法,对研究区9种主要影响空间开发的生态因子和社会区域经济状况间的联系进行分析。结果表明:1)盘州市经济发展水平与区位优势呈显著正相关关系,空间上呈现出翰林街道、红果街道、两河街道和亦资街道最高,并逐渐向东部、南部和北部降低; 2)受限制性因子的影响,盘州市空间开发适宜性等级主要以Ⅳ级最不适宜为主,面积为2 531. 77 km2,占区域总面积的62. 42%,主要分布在盘州市东部,Ⅰ级最适宜和Ⅱ级较适宜面积为973. 7 km2,占区域总面积的24. 00%,主要分布在盘州市南部与西部; 3)盘州市空间开发协调性高的乡镇有6个,协调性一般有17个,协调性低有4个,协调性高的乡镇主要分布在盘州中部及北部,协调性低的乡镇是北部的乌蒙镇、中部的双凤镇、南部的大山镇和普田镇。石漠化地区发展受地理环境影响较大,推进石漠化地区空间开发适宜性评价将促进区域可持续发展。
引用
收藏
页码:1 / 9+127 +127
页数:10
相关论文
共 29 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