共 6 条
辽河盆地西部凹陷北部地区古近系地层剥蚀量恢复附视频
被引:12
作者:
杨雪
杨桥
于福生
机构:
[1] 中国石油大学石油天然气成藏机理教育部重点实验室
来源:
关键词:
辽河盆地;
西部凹陷;
古近系;
剥蚀量恢复;
原型盆地;
D O I:
暂无
中图分类号:
P534 [各时代地史及其地层];
学科分类号:
070903 ;
摘要:
辽河盆地新近系(N)、古近系(E)之间不整合面形成于盆地由裂陷发育阶段向坳陷发育阶段转化的过渡时期,古近系地层在沉积后遭受了长期的非均衡剥蚀.通过地质分析及实践,选用地层结构趋势外延法和声波测井曲线法计算了研究区的地层剥蚀量,并在此基础之上,对原型盆地进行了恢复.从所得的两幅形态近似的剥蚀量等值线图上的剥蚀趋势得出:横向上剥蚀量自南西向北东逐渐增大,这种差异性剥蚀是古近纪末期台安—大洼断裂右旋走滑作用在本区形成的北西向褶皱格局所引起.从盆地原始沉积厚度等值线图也可以得出,不同时期原型盆地的形态和盆地的类型具有明显的阶段性差异.导致上述结果的根本原因则是郯庐断裂右旋走滑作用的影响.
引用
收藏
页码:34 / 37+41+91
+41
页数:6
相关论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