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文描述滇西86-87工程资料处理解释的初步结果.结果表明,滇西地区自南向北速度结构有明显的横向不均匀性.莫霍界面深度从剖面南端的38km 加深到北端的58km.地壳的平均速度南低北高,在6.17—6.45km/s 之间.固结地壳为上、中、下三层结构,P(?)界面是上地壳中的一个弱界面,P2~0和 P3~0界面分别是中、上地壳和中、下地壳的分界面,个别地区,在下地壳内部还可以追踪到另一个较弱的 P3~0界面.P(?) 界面的深度为0(?)6km,P1~0界面的深度为9.2-16.5km,P2~0和 P3~0界面的深度分别在17.0-26.5km 和25.0-38.0km 之间.上地壳的速度由南向北逐渐增大,在南高寨与支梯之间达到最大值,基底面的速度可达6.25—6.35km/s,再向北又开始变小.中地壳的速度变化不大,自金河洱海断裂向北中地壳是一速度为6.30km/s 的低速层.下地壳为一较强的梯度层.在剖面南段的景谷与景云桥之间和无量山与澜沧江断裂之间存在(?)上地幔低速区,P_n 波速度只有7.70—7.80km/s,红河断裂以北 P_n 波速度也低,为7.80km/s.在上地幔顶部还追踪到一个P6~0界面,剖面南端深65km,北端深85k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