鄂尔多斯西部地区中—晚奥陶世克里摩里期—乌拉力克期岩相古地理

被引:37
作者
马占荣 [1 ,2 ]
白海峰 [1 ,2 ]
刘宝宪 [1 ,2 ]
王红伟 [1 ,2 ]
陈调胜 [1 ,2 ]
机构
[1] 低渗透油气田勘探开发国家工程实验室
[2] 中国石油长庆油田分公司勘探开发研究院
关键词
鄂尔多斯西部; 钙质角砾岩; 碎屑流; 岩相古地理;
D O I
暂无
中图分类号
P531 [古地理学];
学科分类号
070903 ;
摘要
中奥陶世克里摩里期,鄂尔多斯西部地区为镶边陆架的碳酸盐岩台地,自东向西依次发育开阔台地、台地边缘浅滩、台缘斜坡—斜坡脚、广海陆棚和深水海槽相带,从浅水区经由碎屑流搬运来的块状钙质角砾岩在台缘斜坡—斜坡脚相带集中堆积,形成厚度不等的透镜体夹于正常深水灰泥石灰岩和泥岩中。乌拉力克期发生较大规模构造运动,盆地东部整体抬升,西部边缘发生裂陷,沉积范围以同生正断层为界,随着海平面的上升沉积环境演变为相对闭塞的深水斜坡—盆地,沉积一套富含笔石的泥页岩地层,并不时有陆源克里摩里组垮塌的石灰岩沉积物被带入盆地,形成数量不等的多套角砾岩夹层。
引用
收藏
页码:751 / 764
页数:14
相关论文
共 30 条
[11]  
中国寒武纪和奥陶纪岩相古地理[M]. 石油工业出版社 , 冯增昭等著, 2004
[12]  
鄂尔多斯奥陶纪地层岩石岩相古地理[M]. 地质出版社 , 冯增昭等著, 1998
[13]  
桌子山奥陶系沉积层序特征[M]. 石油工业出版社 , 张文华等著, 1996
[14]  
鄂尔多斯地区早古生代岩相古地理[M]. 地质出版社 , 冯增昭等著, 1991
[15]  
鄂尔多斯盆地周缘的牙形石[M]. 科学出版社 , 安太庠, 1990
[16]   中国晚奥陶世岩相古地理 [J].
冯增昭 ;
彭勇民 ;
金振奎 ;
鲍志东 .
古地理学报, 2004, (02) :127-139
[17]   中国中奥陶世岩相古地理 [J].
冯增昭 ;
彭勇民 ;
金振奎 ;
鲍志东 .
古地理学报, 2003, (03) :263-278
[18]   鄂尔多斯盆地中奥陶统马家沟组沉积环境与岩相发育特征 [J].
侯方浩 ;
方少仙 ;
董兆雄 ;
赵敬松 ;
卢蜀秀 ;
吴诒 ;
陈娅娜 .
沉积学报, 2003, (01) :106-112
[19]   鄂尔多斯盆地奥陶纪华北海和祁连海演变及岩相古地理特征 [J].
付金华 ;
郑聪斌 .
古地理学报, 2001, (04) :25-34
[20]   从塔里木盆地看中国海相生油问题 [J].
梁狄刚 ;
张水昌 ;
张宝民 ;
王飞宇 .
地学前缘, 2000, (04) :534-54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