花岗岩构造岩浆组合

被引:30
作者
王德滋
舒良树
机构
[1] 南京大学地球科学系
基金
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重点项目;
关键词
花岗岩; 构造岩浆组合; 岩浆类型; 时空演化;
D O I
10.16108/j.issn1006-7493.2007.03.002
中图分类号
P588.121 [];
学科分类号
摘要
花岗岩的构造岩浆组合主要反映花岗岩的岩浆类型与大地构造环境之间的成因联系。从全球范围来看,结合中国的地质实际,花岗岩的构造岩浆组合可以区分为5种主要类型:(1)洋壳俯冲消减型,如太平洋两岸的大陆边缘;(2)陆—陆碰撞型,如喜马拉雅—冈底斯碰撞造山带;(3)陆缘伸展型,如中国东南部伸展型大陆边缘、北美西部盆岭省;(4)陆内断裂拗陷型,如长江中下游断裂拗陷、钱塘江—信江断裂拗陷;(5)裂谷型,如东非裂谷、攀西裂谷。通过钙碱指数(CA)和铝饱和指数(ASI)的计算,可以大体获知花岗岩的岩浆类型。造山带花岗岩的时空演变规律是:俯冲型→碰撞型→伸展型。亦可表述为:前碰撞花岗岩→同碰撞花岗岩→后碰撞花岗岩。但不能一概而论,只有在对不同造山带花岗岩的具体情况进行认真分析对比之后,才能对花岗岩的构造岩浆组合作出判断。
引用
收藏
页码:362 / 370
页数:9
相关论文
共 19 条
[1]   北美西部与中国东南部盆岭构造对比研究 [J].
舒良树 ;
王德滋 .
高校地质学报, 2006, (01) :1-13
[2]   西藏冈底斯带花岗岩的时空分布特征及地壳生长演化信息 [J].
莫宣学 ;
董国臣 ;
赵志丹 ;
周肃 ;
王亮亮 ;
邱瑞照 ;
张风琴 .
高校地质学报, 2005, (03) :281-290
[3]   金川超镁铁侵入岩SHRIMP锆石U-Pb年龄及地质意义 [J].
李献华 ;
苏犁 ;
宋彪 ;
刘敦一 .
科学通报, 2004, (04) :401-402
[4]   湘东北新元古代强过铝花岗岩的成因:年代学和地球化学证据 [J].
王孝磊 ;
周金城 ;
邱检生 ;
高剑峰 .
地质论评, 2004, (01) :65-76
[5]   中国东南部花岗岩成因与地壳演化 [J].
王德滋 ;
沈渭洲 .
地学前缘, 2003, (03) :209-220
[6]   锆石Hf同位素组成的LAM-MC-ICPMS精确测定 [J].
李献华 ;
梁细荣 ;
韦刚健 ;
刘颖 .
地球化学, 2003, (01) :86-90
[7]   南岭燕山早期后造山花岗岩类:岩石学制约和地球动力学背景 [J].
陈培荣 ;
华仁民 ;
章邦桐 ;
陆建军 ;
范春方 .
中国科学(D辑:地球科学), 2002, (04) :279-289
[8]   花岗岩拓扑学的研究展望 [J].
董申保 ;
洪大卫 ;
许保良 .
地质论评, 2001, (04) :356-360
[9]   我国花岗岩研究的回顾与展望 [J].
王德滋 ;
周金城 .
岩石学报, 1999, (02) :2-10
[10]  
Geodynamical evolution of Central Andes at 24°S as inferred by magma composition along the Calama–Olacapato–El Toro transversal volcanic belt.[J].M Matteini;R Mazzuoli;R Omarini;R Cas;R Maas.Journal of Volcanology and Geothermal Research.2002,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