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际化抑或本土化?——探讨我国大学人文教育的逻辑起点

被引:3
作者
赵飞
吴先华
孟克
机构
[1] 南京信息工程大学
关键词
人文教育; 本土化; 主体意识; 文化自觉;
D O I
10.16064/j.cnki.cn34-1003/g0.2011.06.035
中图分类号
G641 [思想政治教育、德育];
学科分类号
0305 ; 030501 ; 030505 ; 0401 ;
摘要
西方的人文传统和价值体系由于中西方现实条件的不同,并不完全适用于中国的大学人文教育。中国大学人文教育必然要走本土化道路,必然要与传统文化相结合,要发扬和创新中华民族优秀的人文传统和文化。在大学人文教育本土化的过程中,本科教育理念的更新以及大学生文化自觉及主体意识的唤醒是关键一环。
引用
收藏
页码:149 / 152
页数:4
相关论文
共 6 条
[1]   从人文教育的兴衰发展看高等教育思想的演变 [J].
黎国华 ;
杜建华 .
武汉大学学报(人文科学版), 2004, (02) :244-248
[2]   大学与人文教育 [J].
刘晓虹 .
华东师范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2003, (05) :49-57+122
[3]   高等教育的国际化与本土化 [J].
刘海峰 .
中国高等教育, 2001, (02) :22-23+29
[4]  
反思本土文化建构.[M].赵旭东著;.北京大学出版社.2003,
[5]  
人文精神寻思录.[M].王晓明编;.文汇出版社.1996,
[6]  
教育文化学.[M].刁培萼主编;.江苏教育出版社.199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