岷江上游半干旱河谷区3种林型土壤氮素的比较

被引:18
作者
黄容 [1 ,2 ]
潘开文 [1 ]
王进闯 [1 ]
李伟 [1 ]
机构
[1] 中国科学院成都生物研究所生态恢复重点实验室
[2] 中国科学院研究生院
关键词
土壤氮素; 土壤酶; 微生物量氮; 辐射松; 油松;
D O I
暂无
中图分类号
S714 [森林土壤学];
学科分类号
0903 ; 090301 ;
摘要
比较研究了岷江上游半干旱河谷区辐射松人工林、油松人工林与邻近灌丛0-20cm、20-40cm、40-60cm土层土壤氮素和氮循环过程相关酶的特征,包括土壤有机碳、全氮、碳氮比、硝态氮、铵态氮、无机氮、微生物量氮含量及蛋白酶、脲酶、硝酸盐还原酶活性。结果表明,辐射松林和油松林各土层土壤有机碳含量、碳氮比和硝酸盐还原酶活性无显著差异,油松林土壤无机氮含量和脲酶活性显著高于辐射松林土壤,而辐射松林土壤微生物量氮含量是3种林型土壤中最高的,灌丛0-20cm土层土壤有机碳、全氮含量最高。此外,有机碳、全氮含量、脲酶活性随土层深度增加而降低;而硝酸盐还原酶活性却随土层深度的增加而增强;同时,各土层间蛋白酶活性差异较小。因此,植被类型对土壤氮素转化有一定影响,而从目前的土壤氮素状况来看,油松林土壤中植物可直接吸收利用的氮素高于辐射松林和灌丛;辐射松林土壤微生物固持的氮素含量最高。区域3种植被类型土壤氮素状况还受到半干旱气候因素的强烈影响。
引用
收藏
页码:1210 / 1216
页数:7
相关论文
共 26 条
[1]   岷江上游本地种油松和外来种辐射松造林对土壤磷的影响 [J].
周星梅 ;
潘开文 ;
王进闯 .
生态学报, 2009, 29 (12) :6630-6637
[2]   小叶章湿地土壤酶活性分布特征及其与活性有机碳表征指标的关系 [J].
万忠梅 ;
宋长春 .
湿地科学, 2008, (02) :249-257
[3]   长期有机无机肥料配施对土壤微生物学特性及土壤肥力的影响 [J].
李娟 ;
赵秉强 ;
李秀英 ;
Hwat Bing So .
中国农业科学 , 2008, (01) :144-152
[4]   全球变化下植物的碳氮关系及其环境调节研究进展——从分子到生态系统 [J].
许振柱 ;
周广胜 .
植物生态学报, 2007, (04) :738-747
[5]   落叶松人工林土壤酸度变化与无机磷形态的关系 [J].
陈立新 .
中国水土保持科学, 2005, (04) :108-114
[6]   原始森林土壤NH4+/NO3-生境特征与某些针叶树种的适应性 [J].
崔晓阳 ;
宋金凤 .
生态学报, 2005, (11) :290-300
[7]   刺槐和侧柏人工林有效根系密度分布规律研究 [J].
王进鑫 ;
王迪海 ;
刘广全 .
西北植物学报, 2004, (12) :2208-2214
[8]   塔里木沙漠公路防护林土壤酶分布特征及其与有机质的关系 [J].
周智彬 ;
徐新文 .
水土保持学报, 2004, (05) :10-14
[9]   水肥耦合效应对保护地土壤硝态氮运移的影响 [J].
梁运江 ;
依艳丽 ;
许广波 ;
张爽 ;
尹英敏 .
农村生态环境, 2004, (03) :32-36
[10]   长期定位施肥对土壤酶活性的影响及其调控土壤肥力的作用 [J].
孙瑞莲 ;
赵秉强 ;
朱鲁生 ;
徐晶 ;
张夫道 .
植物营养与肥料学报, 2003, (04) :406-41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