岷江上游本地种油松和外来种辐射松造林对土壤磷的影响

被引:7
作者
周星梅 [1 ,2 ]
潘开文 [1 ]
王进闯 [1 ]
机构
[1] 中国科学院成都生物研究所
[2] 中国科学院研究生院
关键词
油松; 辐射松; 造林; 土壤; 磷素;
D O I
暂无
中图分类号
S791 [针叶树类];
学科分类号
0829 ; 0907 ;
摘要
通过测定岷江上游16年生本地种油松和外来种辐射松人工林下不同土壤层次中各形态磷素含量以及磷酸酶活力,阐述两种林分对土壤磷素含量及其分布的影响。结果表明,在各个土层中,两种林分下的土壤含水量、pH值、有机碳的含量以及微生物生物量磷均无显著差异。在0~20cm土层中,油松林与辐射松林土壤全磷、Al-P、Fe-P、Ca-P含量以及磷酸酶活力均无显著差异,而油松林土壤有效磷和有机磷显著高于辐射松林;在20~40cm土壤中,油松林土壤全磷、有效磷、有机磷、Al-P、Fe-P含量与辐射松林差异不显著,油松林土壤Ca-P含量、酸性磷酸酶和中性磷酸酶活力显著高于辐射松林;在40~60cm土壤中,油松林土壤除中性磷酸酶活力与辐射松林的差异不显著外,其余各形态磷素含量和酸性磷酸酶活力变化与20~40cm土壤中的一致。此外,随土壤深度的增加,两种人工林土壤各形态磷素含量、磷酸酶活力都呈降低的趋势。单从土壤磷的状况看,油松林土壤中磷素含量高于辐射松林。
引用
收藏
页码:6630 / 6637
页数:8
相关论文
共 28 条
[1]   肖坑不同森林类型土壤氮、磷含量研究 [J].
刘西军 ;
黄庆丰 ;
聂昌伟 ;
刘成彬 .
安徽农业大学学报, 2008, (01) :124-127
[2]   嘉陵江上游低山暴雨区不同植被类型土壤磷素的比较 [J].
程永珍 ;
宫渊波 ;
陈林武 ;
李进峰 ;
张发会 .
水土保持研究, 2007, (06) :202-205
[3]   川西亚高山森林土壤有机层碳、氮、磷储量特征 [J].
邓仁菊 ;
杨万勤 ;
张健 ;
胡建利 ;
冯瑞芳 ;
简毅 ;
林静 .
应用与环境生物学报, 2007, (04) :492-496
[4]   岷江上游大沟流域油松人工幼林生物量组成及其影响因素 [J].
李武斌 ;
包维楷 ;
何丙辉 ;
吴文妍 ;
李芳兰 .
山地学报, 2007, (02) :236-244
[5]   三江平原不同土地利用方式下土壤有机碳的动态变化 [J].
迟光宇 ;
王俊 ;
陈欣 ;
史奕 .
土壤, 2006, (06) :755-761
[6]   落叶松人工林土壤酸度变化与无机磷形态的关系 [J].
陈立新 .
中国水土保持科学, 2005, (04) :108-114
[7]  
土壤微生物量P研究综述[J]. 龚伟,胡庭兴,宫渊波,王景燕.四川林勘设计. 2005(02)
[8]  
土壤微生物量P研究综述[J]. 龚伟,胡庭兴,宫渊波,王景燕.四川林勘设计. 2005 (02)
[9]   陆地生态系统磷素循环及其影响因素 [J].
赵琼 ;
曾德慧 .
植物生态学报, 2005, (01) :153-163
[10]   岷江上游中山区次生灌丛与人工油松林土壤理化性质比较研究 [J].
鲍文 ;
包维楷 .
水土保持通报, 2004, (05) :10-1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