岷江上游中山区次生灌丛与人工油松林土壤理化性质比较研究

被引:13
作者
鲍文
包维楷
机构
[1] 中国科学院成都生物研究所
关键词
岷江上游; 土壤; 理化性质; 人工油松林; 次生灌丛;
D O I
10.13961/j.cnki.stbctb.2004.05.003
中图分类号
S714 [森林土壤学];
学科分类号
0903 ; 090301 ;
摘要
对岷江上游次生灌丛与人工油松林0—60cm深土壤理化性质对比测定,结果表明,人工油松林土壤容重为1.40g/m3,比次生灌丛(1.01g/m3)高0.39g/m3;人工油松林自然含水量略高于次生灌丛,而人工油松林饱和含水量、毛管含水量和非毛管含水量依次为:29.1%,20.9%,11.1%,它们分别比次生灌丛低23.8%,19.1%,1.9%;次生灌丛的土壤孔隙度是53.0%,高出人工油松林21%;土壤养分所测6项指标中,人工油松林土壤养分含量普遍低于次生灌丛,K表现尤为突出,是油松林的1.81倍;人工油松林和次生灌丛pH值分别为6.23和8.39。说明在人为干扰严重的环境下,人工油松林可能有恶化土壤物理性质、降低林地肥力的趋势。
引用
收藏
页码:10 / 13
页数:4
相关论文
共 11 条
  • [1] 岷江上游大沟流域驱动植被退化的人为干扰体研究
    包维楷
    刘照光
    不详
    [J]. 应用与环境生物学报 , 1999, (03) : 2 - 8
  • [2] 暗针叶林采伐迹地几种人工混交群落乔木层结构及动态
    潘开文
    刘照光
    [J]. 应用与环境生物学报, 1998, (04) : 13 - 20
  • [3] 鼎湖山3种不同林型下的土壤酸度和养分含量差异及其季节动态变化特性
    夏汉平
    余清发
    张德强
    [J]. 生态学报, 1997, (06) : 83 - 91
  • [4] 土壤理化分析[M]. 上海科学技术出版社 , 中国科学院南京土壤研究所 编, 1978
  • [5] 土壤物理性质测定法[M]. 科学出版社 , 中国科学院南京土壤研究所土壤物理研究室 编, 1978
  • [6] 西双版纳望天树林土壤养分含量及其季节变化
    薛敬意
    唐建维
    沙丽清
    孟盈
    [J]. 植物生态学报, 2003, (03) : 373 - 379
  • [7] 大明山中山植被恢复过程植物物种多样性的变化
    温远光
    元昌安
    李信贤
    和太平
    赖家业
    黄棉
    [J]. 植物生态学报 , 1998, (01) : 34 - 41
  • [8] 川西亚高山云杉人工林与天然林养分分布和生物循环比较
    庞学勇
    胡泓
    乔永康
    潘开文
    刘世全
    陈庆恒
    刘庆
    [J]. 应用与环境生物学报, 2002, (01) : 1 - 7
  • [9] 川西亚高山针叶林人工恢复过程的土壤性质变化
    胡泓
    刘世全
    陈庆恒
    王昌全
    潘开文
    庞学勇
    [J]. 应用与环境生物学报, 2001, (04) : 308 - 314
  • [10] 黄土高原几种主要土壤的物理性质研究
    王夏晖
    王益权
    Kuznetsov MS
    [J]. 水土保持学报, 2000, (04) : 99 - 10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