植被(植物群落)稳定性研究评述

被引:115
作者
张继义
赵哈林
机构
[1] 中国科学院寒区旱区环境与工程研究所
[2] 中国科学院寒区旱区环境与工程研究所 兰州
[3] 兰州
关键词
植被; 稳定性; 多样性; 干扰; 测度指标;
D O I
10.13292/j.1000-4890.2003.0074
中图分类号
Q948 [植物生态学和植物地理学];
学科分类号
071012 ; 0713 ;
摘要
稳定性是植物群落结构与功能的一个综合特征。本文对影响植被稳定性的主要干扰因素、群落多样性 (复杂性 )与稳定性的关系、植被稳定性的判定与测度指标、稳定性的机制等方面的研究进展进行了阐述。指出应加强干扰对植被稳定性影响及提高干旱区人工植被稳定性的技术措施的的研究 ,以指导自然植被的保护利用和人工植被的建设 ,对植被稳定性机制的认识需要从植物群落内部的生物学生态学过程方面进行深入研究。
引用
收藏
页码:42 / 48
页数:7
相关论文
共 39 条
[21]   毛乌素沙地的生态背景及其草地建设的原则与优化模式 [J].
张新时 .
植物生态学报, 1994, (01) :1-16
[22]  
现代生态学透视[M]. 科学出版社 , 马世俊主编, 1990
[23]  
Beyond global warming: Ecology and global change. Vitousek P M. Ecology . 1994
[24]  
干扰的生态学意义. 傅伯杰,陈利顶. 生态学报 . 1998
[25]   试论我国北方地区人工植被的土壤干化问题 [J].
杨维西 .
林业科学, 1996, (01) :78-85
[26]   干旱区生态水文过程研究若干问题评述 [J].
赵文智 ;
程国栋 ;
不详 .
科学通报 , 2001, (22) :1851-1857
[27]   不同放牧率对草原牧草再生性能和地上净初级生产力的影响 [J].
汪诗平 ;
王艳芬 ;
李永宏 ;
陈佐忠 .
草地学报, 1998, (04) :275-281
[28]   植物群落的冗余结构——对生态系统稳定性的一种解释 [J].
党承林 .
生态学报, 1998, (06) :3-5
[29]   荔枝-牧草复合系统节肢动物群落多样性与稳定性分析 [J].
刘德广 ;
熊锦君 ;
谭炳林 ;
黄明度 ;
张润杰 .
生态学报, 2001, (10) :1596-1601
[30]   缙云山森林土壤酶活性与植物多样性的关系 [J].
杨万勤 ;
钟章成 ;
陶建平 ;
何维明 .
林业科学, 2001, (04) :124-12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