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个发生在沉积盖层里的破坏性地震:2010年1月31日四川遂宁-重庆潼南地震

被引:28
作者
罗艳 [1 ]
倪四道 [2 ]
曾祥方 [3 ]
谢军 [3 ]
陈颙 [3 ]
龙锋 [3 ]
机构
[1] 中国地震局地震预测研究所
[2] 中国科学院测量与地球物理研究所
[3] 中国科学技术大学地球和空间科学学院
关键词
遂宁-潼南地震; 沉积盖层; 破坏性地震;
D O I
暂无
中图分类号
P315.9 [工程地震];
学科分类号
070801 ;
摘要
一般而言只有结晶基底才有足够的强度积累大量的应变能然后突然释放形成破坏性地震,而沉积盖层则由于富含孔隙、流体因此较软弱而不能积累足够的能量形成大的地震.而2010年1月31日在遂宁-潼南交界处一次M5.0破坏性地震,多数台站记录短周期面波(Rg)发育,显示出浅震的特征.通过拟合短周期面波和较长周期面波的相对幅度,拟合远震深度震相pP,sP波形,确定该地震深度约为(2±1.5)km,因此该地震发生在厚达6km的沉积盖层之内.虽然文献中有古生代沉积岩中发生4级地震的报道,但是中生代沉积盖层中发生高达5级地震的案例尚无报道.此次地震给破坏性地震的孕育机理研究提供了罕见的案例.
引用
收藏
页码:147 / 152
页数:6
相关论文
共 7 条
[1]   龙门山周边地区地震波速度结构的有限频率反演 [J].
万柯松 ;
倪四道 ;
赵里 .
国际地震动态, 2010, (06) :16-16
[2]   汶川地震余震区东北端一个余震序列的地震学研究 [J].
罗艳 ;
倪四道 ;
曾祥方 ;
郑勇 ;
陈棋福 ;
陈颙 .
中国科学:地球科学, 2010, 40 (06) :677-687
[3]   川中磨溪与龙女寺雷口坡组构造特征及油气成藏差异性 [J].
孙玮 ;
刘树根 ;
秦川 ;
汪华 ;
李德星 ;
代寒松 .
成都理工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2009, (06) :654-661
[4]   川中低缓构造成因 [J].
秦启荣 ;
苏培东 ;
李乐 ;
刘莉萍 .
新疆石油地质, 2005, (01) :108-111
[5]   中国大陆地震震源深度及其构造含义 [J].
张国民 ;
李丽 ;
马宏生 ;
汪素云 ;
张晓东 .
科学通报, 2002, (09) :663-668+721
[6]  
四川盆地构造层序与天然气勘探[M]. 地质出版社 , 汪泽成等著, 2002
[7]  
Fluids below the hypocentral region of Latur Earthquake, India: Geophysical indicators[J] . Harsh K. Gupta,S. V. S. Sarma,T. Harinarayana,G. Virupakshi.Geophys. Res. Lett. . 1996 (1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