共 22 条
汶川地震余震区东北端一个余震序列的地震学研究
被引:61
作者:

论文数: 引用数:
h-index:
机构:

倪四道
论文数: 0 引用数: 0
h-index: 0
机构:
中国科学技术大学地球与空间科学学院 中国科学技术大学地球与空间科学学院

曾祥方
论文数: 0 引用数: 0
h-index: 0
机构:
中国科学技术大学地球与空间科学学院 中国科学技术大学地球与空间科学学院

郑勇
论文数: 0 引用数: 0
h-index: 0
机构:
中国科学院测量与地球物理研究所动力大地测量学重点实验室 中国科学技术大学地球与空间科学学院

陈棋福
论文数: 0 引用数: 0
h-index: 0
机构:
中国地震局地震预测研究所 中国科学技术大学地球与空间科学学院

陈颙
论文数: 0 引用数: 0
h-index: 0
机构:
中国地震局地震预测研究所 中国科学技术大学地球与空间科学学院
机构:
[1] 中国科学技术大学地球与空间科学学院
[2] 中国地震局地震预测研究所
[3] 中国科学院测量与地球物理研究所动力大地测量学重点实验室
来源:
关键词:
汶川地震;
浅震;
震源深度;
波形反演;
D O I:
暂无
中图分类号:
P315 [地震学];
学科分类号:
070801 ;
摘要:
以往研究结果表明,大陆板内成熟断层的浅部有断层泥的充填,不能积累足够应变产生地震,所以绝大多数地震的深度都深于5km.而年轻断层或完整岩体在积累足够应变的情况下可以发生浅于3km的地震.汶川地震形成了200多公里的地表破裂,但是远震波形反演及余震分布表明,主震可能继续往北东方向的地下破裂了50多公里,在破裂区东北端深部破裂可能引起浅部应力增加,从而产生浅震.2008年7月24日在汶川地震破裂带东北端青川发生了一次Ms5.7级的余震.CAP方法反演表明,此次地震的震源机制解为逆冲型,深度为3km.为了进一步确认震源深度,本文利用震中距约15km的近台L0205观测到的深度震相sPL及面波体波振幅比确认其深度.由于地震深度小于震中距1/5,Rayleigh波才能发育,在15km左右的距离上观测到远强于SV波的Rg波,这也充分证明了这次地震的震源很浅.在该台上还观测到该地震序列多次余震的sPL,由此得到的震源深度都浅于3km.另一方面,由于实地考察和InSAR研究没有发现汶川主震在这个地区有地表破裂,所以本文认为这个地震序列是由于深部破裂引起浅部应力增加而导致完整岩体的新鲜破裂,而非沿着汶川主震破裂带发生.研究余震深度变化趋势及发震断层对认识主震发震机理及理解破裂带特征具有重要意义.
引用
收藏
页码:677 / 687
页数:11
相关论文
共 22 条
[1]
汶川地震强余震(Ms≥5.6)的震源机制解及其与发震构造的关系
[J].
郑勇
;
马宏生
;
吕坚
;
倪四道
;
李迎春
;
韦生吉
.
中国科学(D辑:地球科学),
2009, 39 (04)
:413-426

论文数: 引用数:
h-index:
机构:

论文数: 引用数:
h-index:
机构:

吕坚
论文数: 0 引用数: 0
h-index: 0
机构:
江西省地震局 中国科学院测量与地球物理研究所

倪四道
论文数: 0 引用数: 0
h-index: 0
机构:
中国科学技术大学地球与空间科学学院 中国科学院测量与地球物理研究所

李迎春
论文数: 0 引用数: 0
h-index: 0
机构:
江苏省地震局 中国科学院测量与地球物理研究所

论文数: 引用数:
h-index:
机构:
[2]
汶川中强余震震源深度的确定及其意义
[J].
张瑞青
;
吴庆举
;
李永华
;
丁志峰
;
曾融生
.
中国科学(D辑:地球科学),
2008, (10)
:1234-1241

论文数: 引用数:
h-index:
机构:

论文数: 引用数:
h-index:
机构:

论文数: 引用数:
h-index:
机构:

论文数: 引用数:
h-index:
机构:

论文数: 引用数:
h-index:
机构:
[3]
汶川8.0级大地震及其余震序列重定位研究
[J].
黄媛
;
吴建平
;
张天中
;
张东宁
.
中国科学(D辑:地球科学),
2008, (10)
:1242-1249

论文数: 引用数:
h-index:
机构:

论文数: 引用数:
h-index:
机构:

论文数: 引用数:
h-index:
机构:

张东宁
论文数: 0 引用数: 0
h-index: 0
机构: 中国地震局地球物理研究所
[4]
汶川MS8.0地震InSAR形变观测及初步分析
[J].
孙建宝
;
梁芳
;
沈正康
;
徐锡伟
.
地震地质,
2008, (03)
:789-795

论文数: 引用数:
h-index:
机构:

梁芳
论文数: 0 引用数: 0
h-index: 0
机构:
北京市地震局 中国地震局地质研究所

论文数: 引用数:
h-index:
机构:

徐锡伟
论文数: 0 引用数: 0
h-index: 0
机构:
中国地震局地质研究所 中国地震局地质研究所
[5]
汶川MS8.0地震部分余震重新定位及地震构造初步分析
[J].
朱艾斓
;
徐锡伟
;
刁桂苓
;
苏金蓉
;
冯向东
;
孙晴
;
王亚丽
.
地震地质,
2008, (03)
:759-767

朱艾斓
论文数: 0 引用数: 0
h-index: 0
机构:
上海市地震局 上海市地震局

徐锡伟
论文数: 0 引用数: 0
h-index: 0
机构:
中国地震局地质研究所,国家地震活动断层研究中心 上海市地震局

刁桂苓
论文数: 0 引用数: 0
h-index: 0
机构:
河北省地震局 上海市地震局

苏金蓉
论文数: 0 引用数: 0
h-index: 0
机构:
四川省地震局 上海市地震局

冯向东
论文数: 0 引用数: 0
h-index: 0
机构:
河北省地震局 上海市地震局

孙晴
论文数: 0 引用数: 0
h-index: 0
机构:
河北省地震局 上海市地震局

王亚丽
论文数: 0 引用数: 0
h-index: 0
机构:
中国地震台网中心 上海市地震局
[6]
汶川MS8.0地震地表破裂带及其发震构造
[J].
徐锡伟
;
闻学泽
;
叶建青
;
马保起
;
陈杰
;
周荣军
;
何宏林
;
田勤俭
;
何玉林
;
王志才
;
孙昭民
;
冯希杰
;
于贵华
;
陈立春
;
陈桂华
;
于慎鄂
;
冉勇康
;
李细光
;
李陈侠
;
安艳芬
.
地震地质,
2008, (03)
:597-629

徐锡伟
论文数: 0 引用数: 0
h-index: 0
机构:
中国地震局地质研究所,国家地震活动断层研究中心 中国地震局地质研究所,国家地震活动断层研究中心

闻学泽
论文数: 0 引用数: 0
h-index: 0
机构:
四川省地震局 中国地震局地质研究所,国家地震活动断层研究中心

叶建青
论文数: 0 引用数: 0
h-index: 0
机构:
浙江省地震局 中国地震局地质研究所,国家地震活动断层研究中心

马保起
论文数: 0 引用数: 0
h-index: 0
机构:
中国地震局地壳应力研究所 中国地震局地质研究所,国家地震活动断层研究中心

论文数: 引用数:
h-index:
机构:

周荣军
论文数: 0 引用数: 0
h-index: 0
机构:
四川省地震局 中国地震局地质研究所,国家地震活动断层研究中心

论文数: 引用数:
h-index:
机构:

田勤俭
论文数: 0 引用数: 0
h-index: 0
机构:
中国地震灾害防御中心 中国地震局地质研究所,国家地震活动断层研究中心

何玉林
论文数: 0 引用数: 0
h-index: 0
机构:
四川省地震局 中国地震局地质研究所,国家地震活动断层研究中心

王志才
论文数: 0 引用数: 0
h-index: 0
机构:
山东省地震局 中国地震局地质研究所,国家地震活动断层研究中心

孙昭民
论文数: 0 引用数: 0
h-index: 0
机构:
山东省地震局 中国地震局地质研究所,国家地震活动断层研究中心

冯希杰
论文数: 0 引用数: 0
h-index: 0
机构:
广西壮族自治区地震局 中国地震局地质研究所,国家地震活动断层研究中心

论文数: 引用数:
h-index:
机构:

论文数: 引用数:
h-index:
机构:

论文数: 引用数:
h-index:
机构:

于慎鄂
论文数: 0 引用数: 0
h-index: 0
机构:
中国地震局地壳应力研究所 中国地震局地质研究所,国家地震活动断层研究中心

冉勇康
论文数: 0 引用数: 0
h-index: 0
机构:
中国地震局地质研究所,国家地震活动断层研究中心 中国地震局地质研究所,国家地震活动断层研究中心

李细光
论文数: 0 引用数: 0
h-index: 0
机构:
陕西省地震局 中国地震局地质研究所,国家地震活动断层研究中心

论文数: 引用数:
h-index:
机构:

安艳芬
论文数: 0 引用数: 0
h-index: 0
机构:
中国地震局地质研究所,国家地震活动断层研究中心 中国地震局地质研究所,国家地震活动断层研究中心
[7]
2008年汶川8.0级地震发震断裂的滑动速率、复发周期和构造成因
[J].
张培震
;
徐锡伟
;
闻学泽
;
冉勇康
.
地球物理学报,
2008, (04)
:1066-1073

论文数: 引用数:
h-index:
机构:

徐锡伟
论文数: 0 引用数: 0
h-index: 0
机构:
中国地震局地质研究所地震动力学国家重点实验室 中国地震局地质研究所地震动力学国家重点实验室

闻学泽
论文数: 0 引用数: 0
h-index: 0
机构:
四川省地震局 中国地震局地质研究所地震动力学国家重点实验室

冉勇康
论文数: 0 引用数: 0
h-index: 0
机构:
中国地震局地质研究所地震动力学国家重点实验室 中国地震局地质研究所地震动力学国家重点实验室
[8]
用sPn震相计算震源深度的初步分析与应用
[J].
高立新
;
刘芳
;
赵蒙生
;
于红梅
.
西北地震学报,
2007, (03)
:213-217+244

高立新
论文数: 0 引用数: 0
h-index: 0
机构:
内蒙古自治区地震局 内蒙古自治区地震局

刘芳
论文数: 0 引用数: 0
h-index: 0
机构:
内蒙古自治区地震局 内蒙古自治区地震局

赵蒙生
论文数: 0 引用数: 0
h-index: 0
机构:
内蒙古自治区地震局 内蒙古自治区地震局

于红梅
论文数: 0 引用数: 0
h-index: 0
机构:
赤峰市地震局 内蒙古自治区地震局
[9]
利用岷江阶地的变形估算龙门山断裂带中段晚第四纪滑动速率
[J].
马保起
;
苏刚
;
侯治华
;
舒赛兵
.
地震地质,
2005, (02)
:234-242

马保起
论文数: 0 引用数: 0
h-index: 0
机构: 中国地震局地壳应力研究所

苏刚
论文数: 0 引用数: 0
h-index: 0
机构: 中国地震局地壳应力研究所

侯治华
论文数: 0 引用数: 0
h-index: 0
机构: 中国地震局地壳应力研究所

舒赛兵
论文数: 0 引用数: 0
h-index: 0
机构: 中国地震局地壳应力研究所
[10]
用sPn计算内蒙地震的震源深度
[J].
任克新
;
邹立晔
;
刘瑞丰
;
刘敬光
.
地震地磁观测与研究,
2004, (03)
:24-31

任克新
论文数: 0 引用数: 0
h-index: 0
机构: 中国地震局地球物理研究所

邹立晔
论文数: 0 引用数: 0
h-index: 0
机构: 中国地震局地球物理研究所

刘瑞丰
论文数: 0 引用数: 0
h-index: 0
机构: 中国地震局地球物理研究所

刘敬光
论文数: 0 引用数: 0
h-index: 0
机构: 中国地震局地球物理研究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