泛长江三角洲地区经济发展与生态环境耦合协调关系分析

被引:117
作者
张荣天
焦华富
机构
[1] 不详
[2] 安徽师范大学国土资源与旅游学院
[3] 不详
关键词
经济发展; 生态环境; 耦合协调; 泛长三角;
D O I
暂无
中图分类号
F127 [地方经济]; X22 [环境与发展];
学科分类号
0202 ; 020202 ;
摘要
以泛长三角地区41个地级市以上的政区为例,运用改进熵值法计算经济发展及生态环境系统的综合得分,并运用耦合协调模型分析1999~2013年两系统的耦合协调度及其演变,最后通过经济发展与生态环境系统得分排名划分4种类型,提出未来泛长江三角洲经济发展分类指导建议。研究结果表明:(1)1999~2013年泛长三角地区经济发展与生态环境的耦合度C∈[0.5,0.8],整体位于磨合阶段;而系统协调度D∈[0.3,0.5],整体属于中度耦合协调;(2)1999~2013年泛长三角经济发展与生态环境系统耦合协调度呈现上升态势,但经济发展与生态环境系统综合评价值仍表现负相关的特征;(3)未来苏南地区、皖江地区、杭甬地区需要进一步调整产业分布结构,提升城市经济发展环境;而苏北地区、皖西地区、浙西南地区需要进一步增加城市经济发展的软、硬实力各种要素的投入,并将城市生态环境优势转化为经济增长优势。
引用
收藏
页码:719 / 727
页数:9
相关论文
共 29 条
[11]  
环境经济学[M]. 武汉大学出版社 , 刘传江, 2006
[12]  
环境经济学[M]. 机械工业出版社 , 原毅军主编, 2005
[13]  
The impact of increased efficiency in the industrial use of energy: A computable general equilibrium analysis for the United Kingdom[J] . Grant Allan,Nick Hanley,Peter McGregor,Kim Swales,Karen Turner.Energy Economics . 2007 (4)
[14]  
A CGE Model for Lithuania[J] . Arvydas Galinis,Marko J. van Leeuwen.Journal of Policy Modeling . 2000 (6)
[15]  
黄土高原生态与经济系统耦合协调发展状况[J]. 张青峰,吴发启,王力,王健.应用生态学报. 2011(06)
[16]  
1949-2008年黄土高原沟壑区农业生态经济系统耦合分析——以陕西长武县为例[J]. 张建军,张晓萍,王继军,郝明德,徐金鹏.应用生态学报. 2011(03)
[17]   中部地区城市群经济发展与生态环境协调性定量分析 [J].
王海萍 ;
陈斐 ;
王圣云 .
南昌大学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 , 2010, (04) :95-100
[18]   农业生态经济系统耦合过程模型的建立及应用 [J].
王继军 ;
郭满才 ;
姜志德 ;
苏鑫 ;
李慧 ;
李奇睿 .
生态学报, 2010, 30 (09) :2371-2378
[19]   区域经济与生态环境系统动态耦合协调发展研究——基于江苏省的数据 [J].
江红莉 ;
何建敏 .
软科学, 2010, 24 (03) :63-68
[20]   深圳市土地利用社会经济效益与生态环境效益的耦合关系研究 [J].
梁红梅 ;
刘卫东 ;
刘会平 ;
林育欣 ;
刘勇 .
地理科学, 2008, (05) :636-64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