涪陵地区龙马溪组页岩储层特征及其发育主控因素

被引:76
作者
张士万
孟志勇
郭战峰
张梦吟
韩驰宇
机构
[1] 中国石化江汉油田分公司勘探开发研究院
关键词
四川盆地; 涪陵地区; 早志留世; 页岩储集层; 微观孔隙; 结构特征; 主控因素; 超压; 页理缝;
D O I
暂无
中图分类号
P618.13 [石油、天然气];
学科分类号
摘要
四川盆地涪陵地区下志留统龙马溪组发育一套富有机质泥页岩,勘探证实其为优质含气储层。为系统研究该套储层的微观孔隙结构特征,利用氩离子抛光扫描电镜等分析资料,根据不同地质成因,将该套储层的储集空间类型划分为孔隙、裂缝两大类,前者可细分为有机质孔隙和无机孔隙,后者可细分为组构选择性裂缝(页理缝)和非组构选择性裂缝(构造缝)。进一步借助于压汞、压汞—液氮吸附联合测定、纳米CT扫描等多种方法,全方位对页岩储层的微观孔隙结构特征进行了综合表征,并从沉积、成岩等角度剖析了页岩储层发育的主控因素。结果表明:1页岩储层的孔隙直径主要分布在24nm以下,以中孔为主,孔隙组合形态表现为四周开放的平行板状孔隙及细颈广口的墨水瓶形孔隙;2良好的沉积背景有利于有机质与页理的发育,有机质孔隙是该套页岩储层发育的主控因素;3后期埋藏—抬升过程中由于超压释放形成了大量的组构选择性裂缝(页理缝),一方面改善了页岩储层的储集能力,另一方面又控制着页岩储层的水平渗流能力。
引用
收藏
页码:16 / 24
页数:9
相关论文
共 9 条
[1]  
吸附与凝聚.[M].严继民;张启元 著.科学出版社.1979,
[2]   四川盆地焦石坝地区龙马溪组泥页岩储层测井识别 [J].
严伟 ;
王建波 ;
刘帅 ;
王昆 ;
周依南 .
天然气工业, 2014, 34 (06) :30-36
[3]   四川盆地焦石坝地区龙马溪组页岩微观孔隙结构特征及其控制因素 [J].
郭旭升 ;
李宇平 ;
刘若冰 ;
王庆波 .
天然气工业, 2014, 34 (06) :9-16
[4]   川南龙马溪组页岩气储层纳米孔隙结构特征及其成藏意义 [J].
陈尚斌 ;
朱炎铭 ;
王红岩 ;
刘洪林 ;
魏伟 ;
方俊华 .
煤炭学报, 2012, 37 (03) :438-444
[5]   页岩气储层的基本特征及其评价 [J].
蒋裕强 ;
董大忠 ;
漆麟 ;
沈妍斐 ;
蒋婵 ;
何溥为 .
天然气工业, 2010, 30 (10) :7-12+113
[6]   中、上扬子区志留系油气成藏特点与勘探前景 [J].
肖开华 ;
李双建 ;
汪新伟 ;
张荣强 ;
龙胜祥 .
石油与天然气地质, 2008, 29 (05) :589-596
[7]   四川盆地页岩气成藏地质条件 [J].
张金川 ;
聂海宽 ;
徐波 ;
姜生玲 ;
张培先 ;
汪宗余 .
天然气工业, 2008, (02) :151-156+179
[8]   氮气吸附法和压汞法在测试泥页岩孔径分布中的对比 [J].
谢晓永 ;
唐洪明 ;
王春华 ;
白蓉 ;
王自力 .
天然气工业, 2006, (12) :100-102+202
[9]   低温氮吸附法测试煤中微孔隙及其意义 [J].
赵志根 ;
唐修义 .
煤田地质与勘探, 2001, (05) :28-3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