苏丹裂谷盆地高酸值原油成因分析

被引:4
作者
黄先雄 [1 ]
王升兰 [2 ]
机构
[1] 中国科学院广州地球化学研究所
[2] 中国地质大学(北京)能源学院
关键词
高酸值原油; 生物降解; 有机酸; 苏丹裂谷盆地;
D O I
10.13673/j.cnki.cn37-1359/te.2006.05.013
中图分类号
P618.130.1 [成因];
学科分类号
摘要
通过对苏丹Muglad盆地和Melut盆地原油环烷酸的组成与分布特征、高酸值原油脂肪酸组成特征、微量元素和稀土元素的组成特征以及饱和烃地球化学特征的研究,分析了该区原油的生油母质特点及原油成熟度;同时分析了原始母质及其沉积环境、有机成熟度和生物降解作用对原油酸值的影响。研究结果表明,生物降解作用是该区高酸值原油形成的关键因素。
引用
收藏
页码:37 / 40+105 +105
页数:5
相关论文
共 8 条
[1]   苏丹迈努特盆地油气成藏机理和成藏模式 [J].
窦立荣 .
矿物岩石地球化学通报, 2005, (01) :50-57
[2]   苏丹穆格莱特盆地的地质模式和成藏模式 [J].
童晓光 ;
窦立荣 ;
田作基 ;
潘校华 ;
朱向东 .
石油学报, 2004, (01) :19-24
[3]   有效烃源岩的重要性及其研究 [J].
金强 .
油气地质与采收率, 2001, (01) :1-5
[4]   微生物降解对原油中咔唑类化合物的影响 [J].
张春明 ;
赵红静 ;
梅博文 ;
陈梅 ;
肖乾华 ;
吴铁生 .
石油与天然气地质, 1999, (04) :341-343+348
[5]   东濮凹陷濮深8井原油地球化学特征及油源对比 [J].
张云献 ;
罗小平 ;
彭渤莹 ;
刘海燕 ;
杨宁 .
西安工程学院学报, 1999, (03) :17-20
[6]   高酸值辽河原油对炼油设备的腐蚀及其防护 [J].
徐宝志 ;
王志彬 ;
于永芬 .
石油化工腐蚀与防护, 1996, (01) :15-17
[7]   渤海湾地区高粘重质油藏的形成与分布 [J].
牛嘉玉 ;
童晓光 ;
胡见义 .
石油勘探与开发, 1988, (06) :1-11
[8]  
中国重质原油的分布和地球化学特征[M]. 石油工业出版社 , 曾凡刚等著, 199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