安徽巢湖平顶山中二叠统孤峰组硅质岩的地球化学特征及成因

被引:42
作者
杨水源
姚静
机构
[1] 南京大学地球科学系
关键词
层状硅质岩; 地球化学; 成因; 中二叠统; 孤峰组; 巢湖;
D O I
10.16108/j.issn1006-7493.2008.01.002
中图分类号
P59 [地球化学]; P588.2 [沉积岩];
学科分类号
070902 ;
摘要
安徽巢湖平顶山地区中二叠统孤峰组的层状硅质岩成因一直存在不同的认识。对其详细的野外地质和岩相学观察,及硅质岩常量元素、稀土元素和氧同位素地球化学分析结果表明,这些硅质岩在Al-Fe-Mn三角图、SiO2-(K2O+Na2O),SiO2-Al2O3,SiO2-MgO,Al2O3-(K2O+Na2O)双变量图解中都落入了生物成因的硅质岩范围内;K2O/Na2O平均值为1.32,δCe具有轻微的负异常,轻稀土富集,这些特征显示研究区硅质岩应为海水生物沉积成因。硅质岩的ΣREE值在19.87~63.95μg/g之间,平均值为44.59μg/g;δCe范围在0.72~0.97,平均值为0.84;Ceanom范围在-0.174~-0.011,平均值为-0.088;(La/Yb)N值在0.44~1.98之间,平均值为1.01;(La/Ce)N值在1.04~1.3之间,平均值为1.16,这些地球化学指标指示了研究区硅质岩沉积于大陆边缘的缺氧的水体环境中。研究发现,与硅质岩互层的泥质岩中存在火山毛,预示该区硅质岩的硅可能有部分来源于火山物质。
引用
收藏
页码:39 / 48
页数:10
相关论文
共 17 条
[1]   湖北恩施双河硒矿床地球化学特征及成因探讨 [J].
郑翔 ;
钱汉东 ;
吴雪枚 .
高校地质学报, 2006, (01) :83-92
[2]   鄂西古生代硅质岩的地球化学特征及沉积环境 [J].
雷卞军 ;
阙洪培 ;
胡宁 ;
牛志军 ;
汪华 .
沉积与特提斯地质, 2002, (02) :70-79
[3]   硅质岩岩石化学研究方法及其在“镜铁山式”铁矿床中的应用 [J].
杨建民 ;
王登红 ;
毛景文 ;
张作衡 ;
张招崇 ;
王志良 .
岩石矿物学杂志, 1999, (02) :13-25
[4]   下扬子区早三叠世孤峰组层状硅质岩成因 [J].
夏邦栋 ;
钟立荣 ;
方中 ;
吕洪波 .
地质学报, 1995, (02) :125-137+193
[5]  
粤西古水剖面震旦系顶部层状硅岩的热水成因属性:岩石学和地球化学证据[J]. 周永章,涂光炽,卢焕章.沉积学报. 1994(03)
[6]   扬子地台东南大陆边缘上震旦统硅质岩的超微组构及其成因 [J].
伊海生 ;
曾允孚 ;
夏文杰 .
地质学报, 1994, (02) :132-141+197
[7]   下扬子区早二叠世孤峰期泥化火山岩 [J].
夏邦栋 ;
钟立荣 ;
方中 ;
吕洪波 .
地质论评, 1994, (01) :64-73+99
[8]   热水沉积硅岩的地球化学 [J].
刘家军 ;
郑明华 .
四川地质学报, 1993, (02) :110-118
[10]   苏浙皖地区二叠系硅质来源及其与油气关系的探讨 [J].
徐伟民 .
石油实验地质 , 1990, (01) :44-4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