鄂西古生代硅质岩的地球化学特征及沉积环境

被引:84
作者
雷卞军
阙洪培
胡宁
牛志军
汪华
机构
[1] 西南石油学院
[2] 宜昌地质矿产研究所
关键词
硅质岩; 常量元素; 微量元素; 稀土元素; 沉积环境;
D O I
暂无
中图分类号
P595 [元素地球化学];
学科分类号
摘要
鄂西地区的上奥陶统五峰组、下志留统龙马溪组下部、下二叠统孤峰组和上二叠统大隆组中发育有薄层硅质岩。二叠系栖霞组、茅口组和吴家坪组灰岩中发育有结核状或似层状燧石。Fe Al Mn三角图 ,Cu、Ni、Co、Cr、Zr的关系 ,U Th判别图 ,Ba、As、Sb元素和REE配分模式等地球化学指标表明 :五峰组和龙马溪组层状硅质岩属于正常海水中生物化学和化学沉积 ;孤峰组和大隆组层状硅质岩、茅口组灰岩中燧石结核不属于典型的热水沉积相 ,但受热水作用的影响 ,而孤峰组硅质岩受热水作用明显。鄂西五峰组和龙马溪组硅质岩的沉积环境是四周被古陆或台地环绕的半封闭深水相滞流盆地。鄂西孤峰组和大隆组硅质岩的沉积环境是由裂陷作用形成的碳酸盐台地内部的盆地(或台沟 )滞流还原环境。CaO/(Fe +CaO)值和 (MgO/Al2 O3 )× 10 0值表明 :五峰组、龙马溪组和大隆组硅质岩沉积环境海水略有淡化。栖霞组、茅口组和吴家坪组含结核状或似层状燧石的生物灰岩 ,形成于陆棚上快速海侵和上升洋流形成的还原环境。
引用
收藏
页码:70 / 79
页数:10
相关论文
共 28 条
[1]  
扬子区及其周缘东吴-印支期生态地层学.[M].殷鸿福等著;.科学出版社.1995,
[2]  
中国南方奥陶-志留纪岩相古地理与成矿作用.[M].周名魁等著;.地质出版社.1993,
[3]  
中下扬子地区二叠纪岩相古地理.[M].冯增昭等著;.地质出版社.1991,
[4]  
宜昌地质矿产研究所所刊.[M]..地质出版社.1985,
[5]   华南二叠纪层序地层与盆地演化 [J].
陈洪德 ;
王成善 ;
刘文均 ;
覃建雄 .
沉积学报, 1999, (04) :3-5
[6]   秦岭造山带晚加里东-早海西期的盆地格局与构造演化 [J].
杜远生 ;
殷鸿福 ;
王治平 .
地球科学, 1997, (04) :65-69
[7]   长江三峡地区晚二叠世晚期——早三叠世早期沉积特征 [J].
姚华舟 ;
张仁杰 .
华南地质与矿产, 1996, (04) :63-68
[8]   下扬子区早三叠世孤峰组层状硅质岩成因 [J].
夏邦栋 ;
钟立荣 ;
方中 ;
吕洪波 .
地质学报, 1995, (02) :125-137+193
[9]   粤西古水剖面震旦系顶部层状硅岩的热水成因属性:岩石学和地球化学证据 [J].
周永章,涂光炽,卢焕章 .
沉积学报, 1994, (03) :1-11
[10]   扬子地台晚元古代以来硅岩地球化学特征及其成因 [J].
王东安 .
地质科学 , 1994, (01) :41-5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