长江三峡地区晚二叠世晚期——早三叠世早期沉积特征

被引:10
作者
姚华舟
张仁杰
机构
[1] 宜昌地质矿产研究所
关键词
长江三峡地区; 晚二叠世晚期; 晚二叠世末—早三叠世早期; 沉积特征;
D O I
暂无
中图分类号
P534 [各时代地史及其地层];
学科分类号
摘要
晚二叠世长兴期时长江三峡地区位于浅水碳酸盐台地与深水盆地结合带,沉积相变化大,主要有五种沉积类型:灰岩型;灰岩→炭质灰岩—泥岩型;灰岩→硅质岩—泥岩型;炭质灰岩—泥岩型;硅质岩—泥岩型.第一种类型为台地边缘沉积,第二、三种为台前斜坡沉积,第四、五种为深水盆地沉积.长兴期末一早三叠世初该区变为底形起伏不大的统一陆表浅海,全区形成同一种岩石组合——泥灰岩—灰质泥岩—灰岩(白云质灰岩)—粘土岩.
引用
收藏
页码:63 / 68
页数:6
相关论文
共 4 条
[1]   二叠-三叠系界线层的牙形刺与生物地层界线 [J].
王成源 .
古生物学报, 1995, (02) :129-151+265-267
[2]   中国南部二叠纪末和三叠纪初的沉积分区及其相型 [J].
芮琳 ;
江纳言 ;
陈楚震 .
中国科学(B辑 化学 生物学 农学 医学 地学), 1983, (06) :560-565
[3]   湖北利川早三叠世牙形刺 [J].
王志浩 ;
曹延岳 .
古生物学报, 1981, (04) :363-375+401
[4]  
长江三峡地区生物地层学[M]. 地质出版社 , 地质矿产部宜昌地质矿产研究所主编, 198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