若干玉米细胞质雄性不育类型(CMS)育性机理的研究

被引:40
作者
郑用琏
机构
[1] 华中农学院作物遗传育种专业级研究生
关键词
育性表现; 测交; 花粉败育; 细胞学; 测验杂交; 生物学; 不育系; 花药; CMS; 玉米;
D O I
10.13300/j.cnki.hnlkxb.1982.01.005
中图分类号
学科分类号
摘要
本研究用自风1、风可1等64个不同种质来源的自交系对MO17CMS唐徐等七种不同胞质来源的CMS系进行了广泛的测交,鉴定了它们测交后代的育性反应和恢复型组合的F2、不育系/(不育系×恢复系)、(不育系×恢复系)/保持系等BC1群体的育性分离比例;检查了不育系和由它们组配的恢复型组合F1的花粉碘染情况;观察了各类型CMS系花粉败育细胞学特点;分析了它们散粉前花药的过氧化物酶同功酶酶谱特征。研究结果表明: 1、MO17CMS唐徐,MO17CMS双,成202CMS二马牙三种不育系均属于S组配子体不育类型。恢复性受一对显性基因控制。MO17CMS新单是属于T组孢子体不育类型。只要进一步查明自交系恢313、自风1、MO17的基因型,就可作为胞质分类的测验系。2、对配子体不育系采用了一种“同质等位”性测定的方法,证明MO17CMS唐徐、MO17CMS双、77CMS—M和成202CMS二马矛是一组胞质基因相同。核基因等位的同质等位系。它们在育性上的差异和不稳定现象主要是由微效基因的作用所造成的。这种微效基因对不同败育类型的不育系发生的作用效应是不相同的。只要认真地注意亲本的选择,采用适当的选育方法,以减少微效基因的影响,S型不育系的育性不稳定现象是可以克服的。3、研究各类型CMS系花粉败育的细胞学特点和过氧化物酶同功酶酶谱特征,为育性机理的研究和不育胞质的分类提供了重要的依据。
引用
收藏
页码:44 / 68
页数:25
相关论文
共 7 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