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结构”到“文化”的演进:布鲁纳教育研究范式转换及其当代意义

被引:11
作者
郑旭东
陈荣 [1 ]
梁美荣 [2 ]
机构
[1] 华中师范大学教育信息技术学院
[2] 华中师范大学信息化与基础教育均衡发展协同创新中心
关键词
布鲁纳; 结构主义; 计算主义; 认知主义; 文化转向; 范式转换; 当代意义;
D O I
暂无
中图分类号
G40 [教育学];
学科分类号
040101 ; 120403 ;
摘要
教育学与心理学在整个20世纪呈现出错综复杂的交互关系:20世纪初心理学家转向教育研究,历经从行为主义到认知主义的变迁,以及认知革命从"结构"到"计算"的路径更替。虽在短时间内极大提升了教育学的科学化水平与学科地位,但也为本应充满人文关怀的教育与心理研究留下了"个体主义"与"唯我论"两大麻烦,由此导致理论研究与实践探索彼此割裂的历史困局。在这一宏观历史背景下,集心理学家与教育学家于一身的布鲁纳,先是作为认知心理学家引领了20世纪60年代心理学领域的认知革命,而后以认知心理学家的身份转向教育研究,把基于认知心理学构建的教育理论推向实践,最后又从教育实践返回到教育理论,通过"叙事转向"中对教育本质的重新界定,扬弃了自己早期基于心理学构建起来的教育理论,开创了教育研究的文化新取向,为推动教育与心理研究中"科学"与"人文"两种文化的融合开辟了新道路。沿着布鲁纳从"结构"到"文化"学术思想的演进路径,未来我们应树立起兼容并包的广义科学观,重塑教育与心理研究的学科文化,并建立起基于复杂性科学的教育与心理研究方法学机制。
引用
收藏
页码:36 / 42
页数:7
相关论文
共 14 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