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常态下供给侧结构性改革理论解析

被引:8
作者
蓝庆新 [1 ]
姜峰 [2 ]
机构
[1] 对外经济贸易大学国际经济贸易学院
[2] 对外经济贸易大学国际经济研究院
关键词
供给侧; 结构性改革; 新常态;
D O I
10.19626/j.cnki.cn31-1163/f.2017.02.003
中图分类号
F121 [社会经济结构与体制];
学科分类号
0201 ; 020105 ;
摘要
新常态下供给侧结构性改革是对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新发展。马克思主义理论中的物质生产论为供给侧结构性改革奠定了理论基础,社会资本再生产理论为改革提供了理论依据,创新驱动理论深入推进改革拓展理论空间,生态文明观为发展方式提供理论指导,劳动价值理论为供给侧结构性改革运行保障提供理论支撑。从逻辑关系来看,物质资料生产理论是统领,社会资本再生产的总量和结构平衡理论是目标,创新发展与生态文明理论是发展方式,劳动价值论是保障,它们相互作用,动态优化,为供给侧结构性改革提供理论指导。
引用
收藏
页码:17 / 23
页数:7
相关论文
共 14 条
[1]   以“五大发展理念”引领供给侧结构性改革 [J].
钱路波 .
湖南社会科学, 2016, (03) :131-135
[2]   推进供给侧改革 建设生态文明 [J].
李佐军 .
党政研究, 2016, (02) :5-8
[3]   马克思恩格斯的生态文明思想 [J].
郎廷建 .
上海财经大学学报, 2015, 17 (05) :71-81
[6]   论马克思恩格斯的生态文明思想及其当代意蕴 [J].
缪昌武 .
毛泽东邓小平理论研究, 2008, (05) :52-56+85
[7]   马克思物质生产理论的多重价值取向与科学发展观 [J].
席成孝 .
求实, 2007, (09) :20-23
[8]   马克思再生产理论与社会主义市场经济 [J].
许崇正 ;
柳荫成 .
经济学家, 2006, (04) :21-26
[9]   论马克思劳动价值理论的二重功能 [J].
邱海平 .
中国人民大学学报, 2003, (04) :52-60
[10]   关于深化对劳动和劳动价值理论的认识问题 [J].
卫兴华 .
经济学动态, 2000, (12) :9-1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