滇黔桂盆地及邻区二叠纪层序地层格架及古地理演化

被引:39
作者
梅冥相
郑宽兵
初汉民
邓军
李浩
机构
[1] 岩石圈构造、深部过程及探测技术教育部重点实验室
[2] 中国地质大学地球科学与资源学院
关键词
层序地层格架; 古地理演化; 二叠纪; 滇黔桂盆地及邻区;
D O I
暂无
中图分类号
P539.2 [层序地层学];
学科分类号
摘要
滇黔桂盆地及邻区的二叠系包括船山统、阳新统和乐平统。船山统与阳新统之交的黔桂运动主幕不整合面、阳新统和乐平统之交的东吴运动主幕不整合面的不整合特征明显 ,同时因其代表了研究区沉积盆地性质发生较大变化的界面而成为较为典型的I型层序界面。滇黔桂盆地及邻区的二叠系以其明显的沉积相分异而引人注目 :在连陆台地上发育含煤地层 ,而在连陆台地边缘及孤立台地上发育海绵生物礁 ,形成一个典型的“台 -盆 -丘 -槽”的古地理格局。伴随着强烈的东吴运动第一幕 ,研究区西北部发生强烈的火山活动 ,形成分布范围较广的峨嵋山玄武岩 ;东南部的“钦防残留海槽”关闭 ,使研究区的古地理格局发生了较大变化。二叠系与三叠系之交发生的较为典型的台地淹没事件形成了一个较为典型的淹没不整合面。根据沉积物的时间演化序列和沉积相的空间展布形式所指示的规律 ,研究区的二叠系可以划分为以下三级层序 :船山统与下伏石炭系顶部的地层构成一个三级层序 (SQ19) ,阳新统包含四个三级层序 (SQ2 0 到SQ2 3 ) ,乐平统包括两个三级层序 (SQ2 4和SQ2 5)。在层序地层框架内 ,系列古地理图和系列层序地层格架栅状图较为系统地反映了研究区二叠纪复杂而有序的时间和空间相变特征。主要的时间相变面即形成层序界面 ,具有
引用
收藏
页码:401 / 418
页数:18
相关论文
共 24 条
[11]  
中国古生代气候演变.[M].陈旭等主编;.科学出版社.2001,
[12]  
滇黔桂海相碳酸盐岩地区最佳油气保存单元的评价与选择.[M].杨惠民等编著;.贵州科技出版社.1999,
[13]  
广西壮族自治区岩石地层.[M].广西壮族自治区地质矿产局编著;殷保安主编;.中国地质大学出版社.1997,
[14]  
贵州省岩石地层.[M].董卫平主编;贵州省地质矿产局编著;.中国地质大学出版社.1997,
[15]  
滇黔桂地区二叠纪岩相古地理.[M].冯增昭等著;.地质出版社.1994,
[16]  
中国南方二叠纪岩相古地理与成矿作用.[M].王立亭等著;.地质出版社.1994,
[17]  
华南右江盆地沉积构造演化.[M].曾允孚等著;.地质出版社.1993,
[18]  
中国南方二叠纪生物礁与古生态.[M].张维;张孝林著;.地质出版社.1992,
[19]  
华南二叠-三叠纪过渡期地质事件.[M].杨遵仪等著;.地质出版社.1991,
[20]  
广西隆林二叠纪生物礁.[M].范嘉松等著;.地质出版社.199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