干旱区荒漠新垦土地土壤有机碳含量特征

被引:14
作者
雷春英 [1 ]
田长彦 [2 ]
机构
[1] 中国科学院研究生院
[2] 新疆生态与地理研究所
关键词
荒漠; 新垦土地; 土壤有机碳; 土壤活性有机碳;
D O I
10.13448/j.cnki.jalre.2008.06.020
中图分类号
S153.6 [土壤成分];
学科分类号
0903 ; 090301 ;
摘要
以克拉玛依生态农业开发区为例,研究了干旱区荒漠新垦土地不同土地利用方式下的土壤有机碳与活性有机碳含量差异及其剖面分布特征,并讨论了干旱区荒漠开垦利用对荒漠"碳汇"功能的促进作用,以及土地利用方式对土壤有机碳与活性有机碳剖面分布特征的影响。结果表明:克拉玛依生态农业开发区土壤有机碳含量普遍较低。在0~20cm深度内,速生杨林地与苜蓿地土壤有机碳含量随土层加深而降低,棉花地、打瓜-棉花地耕作类土壤有机碳垂直分布相对较均匀,但是表层0~5cm土壤有机碳略低于下层,土壤活性有机碳剖面分布特征与有机碳类似。农田与林地的土壤有机碳与活性有机碳含量均明显高于荒漠,农田对土壤有机碳的汇聚作用优于人工林地。
引用
收藏
页码:105 / 110
页数:6
相关论文
共 14 条
[1]   高寒草甸土壤有机碳储量及其垂直分布特征 [J].
陶贞 ;
沈承德 ;
高全洲 ;
孙彦敏 ;
易惟熙 ;
李英年 .
地理学报, 2006, (07) :720-728
[2]   洞庭湖区不同利用方式下农田土壤有机碳含量特征 [J].
唐国勇 ;
彭佩钦 ;
苏以荣 ;
童成立 ;
吴金水 ;
黄伟生 ;
朱奇宏 .
长江流域资源与环境, 2006, (02) :219-222
[3]   若尔盖高寒湿地土壤活性有机碳垂直分布特征 [J].
高俊琴 ;
欧阳华 ;
白军红 .
水土保持学报, 2006, (01) :76-79+86
[4]   土壤有机碳动态:风蚀效应 [J].
苏永中 ;
赵文智 .
生态学报, 2005, (08) :2049-2054
[5]   14C示踪技术在土壤有机质周转研究中的应用 [J].
李玲 ;
肖和艾 ;
黄道友 ;
吴金水 .
生态学杂志, 2005, (06) :685-690
[6]   农田土壤有机碳固定潜力研究进展 [J].
张国盛 ;
黄高宝 .
生态学报, 2005, (02) :351-357
[7]   六盘山林区几种土地利用方式下土壤活性有机碳的比较 [J].
吴建国 ;
张小全 ;
徐德应 .
植物生态学报, 2004, (05) :657-664
[8]   硫酸除氯在含氯土壤有机质测定中的应用 [J].
康金花 ;
郝丽 .
干旱区研究, 2004, (01) :67-71
[9]   干旱区土地退化与荒漠化对土壤碳循环的影响 [J].
樊恒文 ;
贾晓红 ;
张景光 ;
马凤云 ;
李新荣 .
中国沙漠, 2002, (06) :3-11
[10]   中国东北样带(NECT)土壤碳、氮、磷的梯度分布及其与气候因子的关系 [J].
王淑平 ;
周广胜 ;
吕育财 ;
邹建军 .
植物生态学报, 2002, (05) :513-517